分享

贾樟柯为何今年春运拎个“桶”?

 攒破烂儿的 2019-02-01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468篇原创首发文章


我老家漯河有句话:“大冬天穿湿棉袄,谁冷谁知道”,如果换成“春运拎个桶,谁用谁知道”,倒也贴切。桶在日常生活中,就像空气、大白菜、公交车、保温杯一样,毫不起眼。但临近年关,这家伙就闪亮登场了。

看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运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桶偷偷地从四面八方钻出来,小小的,圆圆的。车厢里,广场外,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于是,贾樟柯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中国春运的独特图腾,果真拍了部短片《一个桶》出来,还是用手机拍的。

人如其名,影亦如其名。《一个桶》的故事,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简单朴实,不事雕琢。亲情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春节期间的亲情故事,不胜枚举,但如何讲好拍好,拍得动人,那就不简单了。因此,贾樟柯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情真方能意切。情在哪里?在事儿里。为此,贾樟柯他们团队就真的发掘了一个真实事件,稍一改造,《一个桶》就此横空出世了。短片里,男主即将返程,母亲坚持要他带一个很沉很神秘的桶。于是男主步行、摩的、乘船、坐汽车,在“体验”了许多不同的交通方式后,最终到了城里的家。打开桶一看,里面居然是满满的沙子,以及标着日期的鸡蛋。蛋的一侧,还被妈妈画着笑脸……

“别有亲情暗中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母爱传千里,家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至此,无需再多说什么,年的味道,情的浓烈,“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一下子全出来了。

我甚至突发奇想:如果央视春晚,出现小品版的《一个桶》,应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但我纳闷的是,贾樟柯是山西人,家乡情结浓重,“月是故乡明”,为什么不搁老家拍?老往外地跑,几个意思!对此,贾樟柯在一次访谈时给出了答案:“我们把拍摄地选在重庆跟贵州交界的地方,经过乌江激流,有崇山峻岭、河流、桥梁。我觉得回家的路确实非常长,我们用这样的环境来展开旅途。”换言之,贾樟柯团队需要一个大的、有层次感的空间来闪转腾挪。山西其实也不小,但春运期间,整个都是灰黄一片,在那么一个“大平层”里来回往返,层次感未免缺了点儿。

那么他为什么要拍“一个桶”呢?过去他走南闯北,临近春节时,在火车上、轮船上、长途汽车上,他发现春运的庞大人群中,甭管是回家还是返程,念念不忘的,就是在手里拎个桶——他说,“於我心有戚戚焉”! 

这个桶可不是那种轻薄漂亮的塑料桶,它们更多来自工地、工棚等施工现场,其主要用途无非是装些化工品。末了,要么被丢进垃圾堆,要么成为农民工两地奔波、走南闯北的“神器”和“利器”。为什么?因为它实用啊!不仅可以装吃的、喝的和用的,而且皮实耐摔打,买到无座票了?不要紧,把桶拉出来,一屁股坐下,保准比吴京的小马扎儿坐着舒服!

当然,“拎这只桶的人是普通人。在机场头等舱休息室肯定看不到这只桶,但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马路上无处不在——对我来说,这是我最熟悉也最爱的人群。”贾樟柯如是说。

拍摄《一个桶》的过程中,有两点触动了贾樟柯:

一是路之长。“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及北上广深的各种“漂”甚至被特朗普的墙挡在外面的人潮。

外媒惊呼的“这事足以把任何国家搞瘫,但中国就能扛下来”,“这事”就是指春运。

如今,那些特定名词、典故均已成为历史,但代代相传的人潮却不曾遏止、消失。“春运”最早现身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迄今为止,都是经久不衰的“网红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有“出口”,势必有“进口”。因此,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就形成了近乎潮汐的、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30多年来,春运大军已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不过官方统计,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相比2015年,下降不少,但依然将达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

既然如此繁琐、艰难、拥挤,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离开家、离开故土?大了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小了说,讨生活而已。“离开家,哪怕是离开一公里都是非常漫长的,更不要说千山万水。跟亲人的分别,是每年几亿人要经历的,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不同地方工作、离开故乡,这种分别非常打动我。”导演要想把自己的电影作为一种产品去打动受众,首先要打动他自己。

二是情之重。那么一大桶沙子,让男主从一个地方拖到另一个地方……我当时暗笑:这可真是演戏啊!要知道,我也拉过鸡蛋,但老家可能更多用麦秸、刨花儿或旧棉絮等轻柔之物,谁会迂阔地选择沙子累自己的孩子呢!“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想来,拍摄团队之所以选择那么重的沙子当道具,有且只有一种可能:隐含长辈的沉甸甸的心意。“故乡很重,家人从未间断的关心与爱,和在离乡之时被塞满的沉重行囊,这些情感称之为‘重’。”贾樟柯如是说。

他还进一步表示,旅途的辛苦,桶之重和鸡蛋之轻的对比,那么脆弱、晶莹剔透的鸡蛋跟沙子的对比,千言万语尽在其中。我们整个团队也是带着这样一种感动进行拍摄的

这种感动,应该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这种感动,基于国运,源于民情。

这种感动,推动着个人乃至家国天下的跌宕起伏,也让每一位心怀故土的人甘于投身其中,乐此不疲。

电视剧《年轮》里有句歌词:才发现故土难离……”为何难离?用贾樟柯的话说,就是故乡建立起每个人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迎接这个世界的经验,我们自己的体系,都是故乡带给我们的。所以,故乡是一个终生陪伴我们的地方,一个文化上的概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