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偏见

 慕容陌离 2019-02-01
​在性善论与性恶论这一问题上,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其实无论是性善还是性恶,都是片面的。自始至终,绝大多数人都支持性善论,而性恶论被大多数人所遗忘。
在一个人诞生之时,没有人说他是善还是恶。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在伴随着人类生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类自己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还没有性善性恶的概念以前,人们都认为为了一个人做什么都是神的指示,有一个人的善恶没有关┄系,更别说与人性挂钩了。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对人性有了一些解释。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之心”……“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除此之外,孟子的性善论是孔子仁政思想继承,又是对仁政思想的发展。“性善论”认为人亦固肖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无论是在“性善论”出现之后的哪一个时代,都可以说是人性的完美总结。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荀子的“性恶论”,荀子的观点是:人之命在天,恶生?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已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性本恶,后来为善是教育的结果。
    现在,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在阐述人性都还是片面的,但却还是研究任性的主要论坛,从提出至今,都还不改变在研究人性方面的重要地位。
    在人诞生之初,人性非善,亦非恶。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说: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人性就像是一个天平一样,在开始时居中,哪一边重了,另一边就要翘起来了。无论是善还是恶,都是后天影响的,无论是教育,还是所处的环境都可以对一个人造成影响。“一张白纸”是因为还在什么都还不懂,所谓善恶就是由不懂向懂而转变的,方向不同也就造成了善恶之分,在小孩子哪个没有善恶的世界才是最纯真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