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专家提供的科学配对,真的能让爱情在综艺中发生吗?

 alayavijnana 2019-02-01

一直以来,恋爱交友类真人秀都是综艺届的大热门,也是形式最多元化的门类。最早的素人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经过几年的播出,再到更名风波,如今俨然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模式,为《新相亲时代》等“升级版”素人相亲节目铺开一条杨庄大道。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素人相亲类节目、恋爱社交推理类节目、恋爱体验类节目、代际情感观察类节目、生存式社交实验类节目等等……几乎每一档恋爱交友类节目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节目的逻辑。度过了同类竞品过多的尴尬阶段,恋爱交友类节目率先达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十分可喜可贺。



今天冷眼君要向大家介绍一档澳洲恋爱交友类节目——《Married at first sight》,国内的婚恋交友还徘徊在心动、社交、体验的阶段,而这档澳洲的节目已经不满于此,直接进入到了婚姻阶段。



《Married at first sight》很大胆,在上万名单身申请者中挑选专家认为适配的单身男女组成夫妇,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将是婚礼。在与陌生人“结婚”之后,新婚夫妇们将去度蜜月,共同生活10周以后他们将选择是否继续这段婚姻。


与恋爱、尝试交往不同,一旦选择加入《Married at first sight》就意味着将与专家为自己挑选的陌生人立即进入到婚姻状态。这不仅对参与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对观众来说也是很大的震撼,很多人质疑这档节目中婚姻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但这仍然挡不住《Married at first sight》进行到了第五季,累计吸引到了超过五万名单身申请者。



专业的嘉宾筛选和分析,打造最精准的婚姻匹配


《Married at first sight》之所以能够持续吸引到单身申请者,冷眼君认为这很大程度缘于节目对专家选人环节的细致记录。我国恋爱节目这一环节几乎是完全缺失的,节目一开始就已经进入到正式的社交环节,但“为什么选择了这些嘉宾”这个问题很少在节目中被解决。


以《爱的时差》为例,这是一档以女明星的恋爱体验为核心的节目,但女明星们的个人择偶标准是被忽略的,女明星们一直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Married at first sight》则强化了“科学匹配”的概念,在素人嘉宾被匹配之前,嘉宾们会向他们询问详细的择偶标准,包括外形标准。



同时三位专家也几乎对所有嘉宾都十分了解,当他们试图配对时会分析男女双方的个性、职业等各项条件。



这是一种相当负责任的态度,毕竟选择来参加这个节目的选手几乎都在感情方面有过挫折,甚至还有三十岁左右仍未有过约会行为的男性。



专家的身份不再是观察,而是在前期保障每一对夫妇的基本适配,这很大程度提高了配对的科学性。但这种科学配对也并非没有缺点,很多性格是无法通过资料和交谈来呈现的,一些潜在的冲突仍然无法预见。与陌生人结婚已经带来了足够多的不确定性和紧张,一旦冲突发生,嘉宾们伤心和失落的情绪可能会更强烈。




真实社交关系的介入,让“婚姻”更真实


直接步入婚姻和恋爱在综艺节目中呈现的最不同之处可能就在于朋友、亲人的参与方式。《新相亲时代》里父母承担着决策的角色,需要对子女的择偶进行全面的干预。最近开播的《女儿们的恋爱》则减弱了父亲对女儿恋爱的干预,单纯的做一个观察的角色,去更加了解自己女儿的状态。



而《Married at first sight》中父母和朋友是需要真实参与这个重要决定的,申请者需要承担的心理压力亲朋好友也会一起承担。这种参与会产生天然的冲突。比如女嘉宾的哥哥一直反对这种和陌生人结婚的形式,到婚礼现场他表现的十分强硬,甚至找新郎谈话,威胁他必须要对自己的妹妹负责。



而另一位女嘉宾Jess的婚礼上,Jess的朋友看到新郎就开始紧张,认为新郎不是自己朋友会喜欢的类型。



这种参与感会增强这段婚姻关系的真实性,这场节目中的婚姻不再是嘉宾自己的决策,而是需要自己所有社会关系都参与进来的一段关系。真实性的成功营造让《Married at first sight》中的婚姻状态很接近常态,比如婚礼上有些迷茫的女嘉宾会和自己的闺蜜坐在一起,聊自己的新郎。



另一位女嘉宾在父亲和兄弟对新郎不满的时候感到十分焦虑,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新郎和家人的关系。



一直以来,婚恋交友类综艺虽然种类庞杂,但在真实性的营造上一直都相对欠缺。明星恋爱体验类从一开始就是“体验”的设定,即使节目中有亲朋参与,但也仍然是在虚假关系的框架中。


素人恋爱节目通常在一个相对比较隔绝的空间,比如《心动的信号》,所有嘉宾住在一幢别墅中,虽然也偶尔有和朋友交流的情况,但大部分社交关系仍然发生在节目中这个空间内。



与真实社交关系的脱节让节目中的恋爱无论如何怎么拍都不那么有可信度。于是《Married at first sight》首先为嘉宾安排一场婚礼,婚姻关系和嘉宾的社交关系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经过亲朋检验才进入到单纯的私密蜜月环节,节目内的恋爱不再是个人行为,也就无限趋近于真实关系了。


首先冷眼君是很喜欢这档节目的,它很大胆,与陌生人结婚这种疯狂的决定建立在情感经历十分坎坷的接触之上是合理的,同时又保障了配对的科学性。但《Married at first sight》也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这档节目没有搞清楚节目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是什么。


目前第五季还在进行中,从前四季的结果来看只有一对情侣在节目之后选择继续在一起。显然这一场科学和爱情的斗争中,科学惨败。节目中一位嘉宾的哥哥说,专家不会为你带来爱情,爱情来自于内心,虽然痛苦,但规则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说这档节目的诉求是真正帮助在情感方面有需求的人获得真爱,那么失败率如此之高,显然这种“科学”是不成立的,但这档节目保持着从一而终的制作模式一直做到了第五季。但如果这档节目想要成为一档观察类节目,观察的部分又不够夯实。


当然从这个节目目前的完成度来看是相当不错的,从源源不断的报名者就能看出,虽然失败率过高,但这档节目仍然拥有着观众对它的信心,或者说这档节目仍然是感情不顺者的救命稻草。但冷眼君认为,或许对婚姻关系的讨论可以更加深入,不必执着于标新立异的形式与所谓的“科学”,期待这一季的五对夫妇可以有好的结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