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辑】楹联文化展(一)

 阳关残雪 2019-02-01
廿七
农历
腊月廿七



 楹 联 
文 化 展
品书香  赏年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民谚所谓“百节年为首”。自从岁时确立,中国人便有了过年的习俗,并代代传承至今。“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闹元宵等过年习俗历经千百年的浸染,承载着一代代的民族记忆,形成了庞大、厚重的年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年俗文化跨越千年、绵延至今,皆离不开浩如烟海之卷册的承载。让我们从浩瀚的典籍中窥得年节习俗的传承与流变,重温扎根于心底的年味印记。


告别戊戌,时值己亥新年,我们特举办本次展览,在馥郁的书香中共品中华之年俗,共勉传承之重任,以期在浓浓的书香年中传承文化根脉,同圆中国梦想。



春节古称岁首、元日、元旦等,俗称年。“年在甲骨文写作上部为“禾”字,下部为“人”字。《说文解字》称:“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说明先民以谷物收获作为纪年标准。春节的庆祝活动传说最早始于三皇五帝的腊祭,其后历代庆祝新年的时间随历法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西周时,已有后世过年的主要内容,如聚饮、拜贺、祝寿等。秦朝至西汉前期,岁首一度定在十月初一,后世称为“秦岁首”或“十月朝”。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颁行《太初历》始,新年就定在夏历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沿。辛亥革命以后改变传统的王朝纪年方法,农历与公历并行,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上通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为法定假日。



田 家 元 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春节旧称元旦,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每天读篇好文,每天进步一点。

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方健荣

本期编辑:范金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