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臣武将之间的职位高低一直都是引人争议的话题,而在朝廷中,大臣之间品级大小更显重要,许多大臣私下里甚至为了争夺一个职位吵得面红耳赤,以至于结下大仇。
但在明朝却有这样一位大臣,竟然甘愿居于他人之下,并且他还因为这个举动为自己赢得了较为不错的晚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直,字行俭,泰和人。他的父亲王伯贞,在洪武十五年参加明经科考试后被聘请到南京。当时应诏而来的有五百余人,王伯贞在这些人中是第一名,朝廷授予他试佥事一职,并兼管广东雷州。
王直出生在这样的官宦家庭里,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对读书学习十分重视, 在永乐二年时,王直参加科举中了进士,并被委任为庶吉士,他与曾柴、王英等二十八人一起在文渊阁读书。
明成祖朱棣认为王直的文章写得很好,于是就把他召进内阁,让他负责起草文书。不久,他又授予王直修撰一职。王直先后历经了仁宗、宣宗两朝,经过多次的升迁,最终任职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正统十三年,当时少数民族瓦剌的首领也先大举入侵明朝,明英宗朱祁镇由于受到了宠臣王振的蛊惑,决定率军亲征,王直等大臣极力上书劝谏,但是这些英宗都未听从。
同年,国家就发生了“土木之变”这件大事,明军几乎全军覆灭,就连英宗也被俘获。此时身为藩王的朱祁钰被于谦、王直等人拥立登基,他们按照唐肃宗的做法,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由于当时国家变乱来的很突然,朝中群臣在上书建议时都很害怕会给自己带了麻烦,因此,他们上书时都是以王直为首。但是威信较高、资历深厚的王直却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比不上于谦,因此每件事他都首先推举于谦去做,甘愿把重任重职拱手相让,可见其谦逊之风。

除此之外,王直还主动去安抚朝中的大臣,让他们不要慌乱,从而稳定了人心。不久,王直便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然而,在明英宗被释放复位以后,由于当时主张拥立朱祁钰即位的大臣中以于谦为首,因此,明英宗朱祁镇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于谦等人杀死。虽然当初王直也曾拥立朱祁钰登基,但由于他当时在朝中任职远在于谦之下,再加上他的资历深厚,历经了5朝,因此,英宗也没有惩罚他。

但是王直却有自知之明,不久之后便上书请求退休,英宗特意命人赐给他玺书、金绮、纸币等财物,并且命官府提供驿车送他回家。 王直在家生活了5年后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太保,谥号是文端。
王直这一生历经5朝,侍奉5位皇帝,他为人老持稳重,懂得明哲保身,而且他还深知“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所以事事他都甘愿居在于谦之下,从而避免了招致明英宗的报复,为自己赢得了较好的晚年。
总的来说,王直还是十分睿智的,他虽然没有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但是他却凭借着深厚的资历和良好的声望,在朝廷中做到了是一位元老级别的大臣。我想如果于谦能够像他这样懂得明哲保身,知难而退的话,也不至于落得个含冤而死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