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一学期 孩子终于盼来了 长达一个月的寒假 终于可以......做游戏? 打住,打住!你可知道,有“心机”的家长可是都在好好利用假期!他们带着孩子看课外书、学习技能,连玩耍也是有选择的! 假期是孩子最好的增值期,拉开差距的黄金期。但如何让让孩子在游玩的过程中成为小学霸?相信这是很多家长们希望的事情吧? 小编给支个招儿, 博物馆就是最适合孩子的 假期“加油站” 学习文博知识、体验民俗 既能玩儿,也能学 不懂如何做? 没关系 原创青少年文博体验节目 《赢在博物馆》 了解一下? 所有关于博物馆的干货全在这里 注意事项 去博物馆前,需要家长告诉孩子参观礼仪。可参考《赢在博物馆》节目在博物馆内拍摄的“注意事项”,简直是教科书般游览礼仪。 为孩子树立起尊重历史、珍惜文物的观念,或许是每一位引导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端正态度很重要 1、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在去博物馆参观之前,家长要告诉孩子们,这跟去游乐场不同,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有着上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是一些先辈们历尽千辛万苦保护,得以流传至今,孩子们要学会尊重和保护文物。 2、大人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节目中,所有参加录制的家长和工作人员的手机都是静音状态,说话轻声细语,不随意奔跑,以免打扰到其他参观者。 节目导演还随身携带玻璃清洁剂和清洁布,以便随时擦拭展柜。 3、孩子们要做到这些: 不要越过围栏,不能随意用手摸展品,不要扒在展柜上蹭来蹭去。 再喜欢也不触碰 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打扰别人观赏。 要按顺序观看展品,不插队。 在《赢在博物馆》节目拍摄的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每一位小选手,都按照“注意事项”的要求,游览博物馆。通过“注意事项”,他们开始对历史文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什么样的博物馆适合孩子参观? 知晓基本礼仪后,家长们还要做好功课,选最适合孩子的博物馆。 博物馆很多,但不是每个展览都适合孩子,家长要先帮孩子筛选。以《赢在博物馆》节目中的博物馆为例: 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博物馆优先 有些博物馆会设计互动体验区,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孩子们可以直接用手触摸,动手体验。 例如,南京博物院中的数字馆以网络科技和现场互动相结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里还有360°全周电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这些神奇的高科技博物馆! (据说去过的都说好(´。· ᵕ ·。`) ♡) 多多关注博物馆的活动 有些综合类的博物馆里,每年都会策划特展、举办主题活动,十分有趣。家长们多多关注当地的博物馆找到适合孩子参加的活动! 吉林省博物院曾举办元宵节民俗体验主题活动,孩子们可以充分参与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寒暑假,山西博物院也会举办“小小讲解员团队”活动,这些活动都很适合孩子们。 民俗体验主题活动 “小小讲解员”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有的孩子爱古生物,有的孩子爱兵马俑,抓住他们喜欢的主题观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已经上学的孩子,可以尽量匹配他们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满足学业需求,又能培养孩子的修养底蕴,一举两得。 广东省博物馆里的“自然资源展览”,对于刚学习地理或者对海洋生物感兴趣的孩子绝对是不二选择。 同样一个展览,分为小主题多次观看。 往往走马观花式观看并不能学到知识。跟吃饭一样,少吃多餐才能更好地消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全方位展现了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这要是一次全部逛完,估计孩子头都大了! 家长可以先选择第一展室,第一次去先了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代表器物、最早期的刻划符号;第二次去再了解“蓝田人”的历史......这样孩子就能慢慢消化知识啦! 孩子的问题我都不会,头疼! 很多家长不带孩子去博物馆原因之一就是害怕自己会被孩子问住,觉得没面子。没关系,掌握下面两个“必杀技”,保准解决问题。 先引起孩子的兴趣,积累文博知识。 带孩子去博物馆,不仅仅是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博物馆的学习氛围、培养兴趣。 家长可以先陪孩子一起观看相关节目,在引起孩子对博物馆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帮孩子积累相关文物知识。 比如原创青少年文博体验节目《赢在博物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百集大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博物馆之夜》栏目等等,都是适合孩子观看的节目。 找到博物馆讲解员 如果孩子提出问题家长不会解答,可以带领孩子去求助讲解员,或者把问题记下来,回到家再查阅资料! 找到博物馆讲解员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