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究是波折又焦虑的一年啊。
传统企业和实体不好做,成本高,利润低,人难招,每个老板都焦虑着。
电商现在也难做了,刷单不行了,流量太贵,产品同类竞争大,焦虑。
微商代购一开始还不错,今年政策直接断路,很多人手里头还囤了不少货,焦虑。
但是焦虑的同时,也暗藏巨大的商机。
不信?接着往下看吧。
Part-1 无处不在的焦虑营销
小时候看电视,就能够在剧片中看到许多道士或是算命先生,长大后,每逢遇事不顺,也会在长辈里偶听到请先生。
甚至在开玩笑的时候都熟知“算命”套路——
“你最近有血光之灾……”
“我看你印堂发黑,消灾解难就得做一场法事”
看似如此拙劣的骗术,却让无数人自愿解囊,使我一直困惑不已。
直到后来见识多了,才慢慢明白这些拙劣骗术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就是——不断制造焦虑!
举个栗子,最近闹得风风火火的“权健”,就是在“制造焦虑,好做生意”。
老人买保健品的时候,经别人在旁边一鼓吹,“这是最后一套了,从来没有这么便宜的价格……”轮番糖衣攻势后,便笑脸相迎把钱送到别人手里。
有权健推销人事后自白,他们晚上会有一个长达4小时的会议,是针对某一老年人所关心、担心的问题对点打击,逐个击破。
这些都是针对老年人对健康的焦虑施展的套路。
最忍无可忍的是,“权健”竟然还把魔爪伸向了病人,耽误了病情不说,严重的还可能为此丧命。
还有卖房子的,卖药的,卖疫苗的等等,无一不是在制造焦虑。房价由此被炒热,九价疫苗也变得一针难求。
甚至卖衣服的也对此套路深谙于心——“小姐,这是最后一件衣服”“今天是特价最后一天”……
这些套路都还算低端的,但如果包装成高端的,就真的能在别人不经意间达到自己的目的。
Part-2 高端的套路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那些“高端的套路”。
去年房产炸锅,想必稍微关心点经济的人都知道。
如果说谁是第一根引线,想来也只能是某房地产企业了。
该企业在年会上打出巨大的三字条幅:
“活下去!”
先不说业内人士,就是我们普通小市民看到也是满脸黑人问号,顿时掀起舆论大潮。
作为房地产内的龙头企业都要打出“活下去”的标语,难道资本寒冬真的来了,剩下的中小房产企业岂不是摇摇欲坠?
掀开表面看实情,才最真实。
从这个企业半年报的披露来看,企业光是账面现金就有将近1600亿!这是现金啊,全国没多少个企业能达到这种水平吧?
那么,这个业内标杆的企业,究竟是哭给谁看呢?
首先是7月发了30亿的企业债,是的,账面现金有近1600亿,还在发债加杠杆,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呢?
当然是买买买。
9月买下来某财务危机集团的大楼,简直就是超低价,13亿就买下来,原来估值可是值17亿,捡到了稳赚的便宜货。
10月也利用打折销售,引发行业内的房产抛售。
原来,“活下去”的标语是打给同行看的,借此从中获利。 “你们要活下去,都把房子卖给我吧。” (注:上方叙述不构成投资指引,企业目的也不妄加揣测)
这种高端套路,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
Part-3 我们自身的焦虑 说完制造的焦虑营销 再来说说我们自身的焦虑
恋爱焦虑、社交焦虑、周末焦虑、沟通焦虑、知识焦虑……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焦虑的人,至少算是对自己有思量的人。
对抗焦虑,我们学会了通过各种自黑自嘲的方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接纳不可控的同时,又一点点塑造对生活对自我的掌控感。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这或许是我们能对抗焦虑的最本质的方法。最怕的就是尚未拥有百毒不侵的内心,却提前丧失了热泪盈眶的能力。
焦虑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通病,但是许多人由于生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大,也由于他们生活和消费习惯的独特性,有一些不一样的焦虑和烦恼,也给商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机会。
说到底,商家对大部分人焦虑的洞察也就是对目标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获取稳定的消费者关系,即是企业的致胜之道。
好啦,我就说到这里了 在生活中你又有什么焦虑呢? 或是已经从中发现了商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