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 )

 H珠Q 2019-02-02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子”位治头晕头痛及胆经所属疾病

耳位与对应经络——

“子”位治头痛头晕及胆经所属疾病

“子”位所对应的是足少阳胆经。

说到子位,先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治头晕、头痛的方法:耳尖为子,耳垂中间为午,子午对冲,头晕、头痛一般立马可止。

也可中间再加个点,也即1、5、9都贴上,这样上中下一气周流,头即可不晕不痛了。

需要说明一下1、9与子午的区别:1、9是一条直线,而子午是上下相对的两个区域。贴头晕、头痛,当贴在1、9这条线上。这又叫立极。这也是借九宫图的数字位置在耳位图上单独标明一个1、5、9的原因。

另外,之前的耳位图把子位弄到现在丑的位置去了,这是不对的,在八卦中,坎离一定是在相对的位置。今后耳位图应以今天的图为准

晕车晕船亦可照上面的方法贴(也可用小棒按压)。如果胃里翻腾呕吐,还可加几个点,如下图:

这是我为我妻弟治感冒引起的头晕、呕吐、不欲食,刚贴完他就从沙发上弹起来,说奇怪,头不晕了;过一会,放了几个屁,说胃也舒服了。

有次旅游,大巴车上有四、五人晕车,有的吐得一塌糊涂,停车后我给他们一一贴耳,基本都是上图的模式,很快,晕车的又有说有笑了。

学会了这一招之后,我们再说胆经。先看图——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复返向耳后(风池穴),再沿颈部侧面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部。其包括如下几个分支:

耳部分支: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手少阳的翳风穴进入耳中,过手太阳经的听宫穴,出走耳前,至眼外角的后方。

眼外角分支:从眼外角分出,下行至下领部足阳明经的大迎穴附近,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前脉会合于缺盆后,然后向下入胸中,穿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

缺盆部直行分支:从缺盆分出,向下至腋窝,沿胸侧部,经过季胁,下行至髋关节部(环跳穴)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关节外侧,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足背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一、第二趾骨间,出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胆经和肝经一样,也是从头到脚贯穿全身(所不同的是,胆经是阳经,从上至下,肝经是阴经,从下至上)加之“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故所治之病非常之多。大致是: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口苦,黄疽,胁肋疼痛,善太息,疟疾,恼怒,惊悸,虚怯,失眠等等。凡胆经所主疾病,子位皆能治,而且效果比用其它方法更快更好。

下面的案例都是我朋友所为,文字和照片都是他们当时的记录——

1、一怀孕的女子32岁,头晕,头重,呕吐,仰头加重,低头晕轻,拒绝吃药。一个月来走多家三甲医院,未查清病因。贴点后晕立止,欢笑而去。

2、右侧后脑勺及左侧太阳穴痛,压后按揉,疼痛消失。

3、耳孔疼,贴之后,疼立止。

4、女,40,慢性胆囊炎,肋下压痛。对胶布过敏。用木耳勺压图上位置,约2分左右,疼痛消失。

5、左胁轻微痛,左背从肩井至肋骨下缘痛,压后按揉后痛消,自己在痛点按揉可引起痛感。让回家继续按揉耳贴。

6、自述西医诊断腰间盘突出,现在左膝下外侧疼痛,坐位站起时疼痛加重。去西医院的针灸科治疗两次,膝痛的夜不能眠。压耳贴,按揉后,当时活动膝部,反复站起,偶尔疼痛,痛感大轻。

7、痛经,贴后按揉,十多分钟后疼痛消失。

8、脚歪伤10余日,见好后搬重物又复发,腕处肿大,用力刺痛,前期喷白药雾剂,服芬必得止痛。贴完后,除脚腕下绷疼外,其余无疼症。

其余种种,恕不尽述。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丑”与肝系统疾病

2018-08-12  垂柳飘飘   

耳位与对应经络——“丑”与肝系统疾病

“丑”位所对应的是足厥阴肝经。在我的印象中,耳位治疗用丑的时候最多,这一是因为“肝为五脏之贼”,跟许多疾病相关;二是因为在人体中,肝经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所过重要部位甚多。

如果以上面这张循行图为依据,那我们一定会以为是肝经到乳下的期门穴就打止了。若如此,又哪来的“巅顶为肝所主”、“肝开窍于目”之说?说实话,这样的图是有点害人的,这原本是一张穴位图,却没有标明。

我们看另一张图——

红色加蓝色部分才是肝经的全部。原来从脚大趾大敦穴开始的肝经到期门就进入脏腑了,变成了地下河。且看详细介绍: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这才是完整的肝经。

那么该经病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黄帝内经》如此说:“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为此诸病”。

“是肝所生病者”应还包括内经里没有言及的头晕、头顶痛、目病、乳病、胁肋痛、腹股沟痛、生殖器疾病、膝痛以及情志抑郁失眠或易怒等。

既然都是肝经病变引起的疾病,那么耳位治疗就都能治之。且看案例——

1、这是我治的一个病人,当时的记录如下:女,31岁,提及颈椎不适、肝有大三阳、时常头晕、恶心欲吐、左侧腹股沟常痛、手麻。贴后颈椎痛、头晕、手麻立解。

病多,贴得也多,细看还是以丑为主。

下面都是我朋友的治疗案例,因为均未征得他们本人同意,故都不署名了。文字和照片都是他们当时的原始记录,”点评“为本人之妄议。

2、上次头顶痛的小孩,这次复诊,头不痛了,饭量增加,俯卧好转,夜流涎已无。

点评:丑位贴了一个集团军,再加主降的申酉戌西方金,加巳(巳,脾也,流涎为脾病,又:见肝之病,先当实脾),难怪头顶不痛、诸疾皆愈。

3、原来视力0.5,贴后正常,共贴2次。每次贴完即时视力增强,视物明亮。

点评:耳位治近视,有立竿见影之效。懂耳穴的,亦可再加耳穴:眼。

4、女,51岁,因为生气后双胁痛,双乳腺痛,双上臂内下侧痛。压右耳,右侧舒适,压左耳,左侧舒适。

点评:怒伤肝。耳位耳穴都是双调,不足和太过都可以通过同一部位来治。

5、女,右大腿腹股沟下面痛两年,心脏介入手术史两年,右侧腹股沟区是当时介入点。压耳按揉,痛感消失。

点评:单兵作战,效果神奇!

6、一肝癌病人,介入三次。今肝区痛,不用西医治疗了,来我处贴耳后,痛立止。再拿了几付药,高兴而去。

点评:这个厉害了!的确,耳位止痛的效果胜过杜冷丁,在癌症止痛中正在发挥神奇的作用。

7、女,50余。胃不适,咽喉痛。压耳,症状消失。

点评:这个应贴了双侧,他只上了一侧照片,应是两边相同的原因。

8、这是我刚才给一位女性少腹寒痛耳贴,贴入即效马上发热。

点评:这个也应贴的是双耳。

9、这是左膝盖骨折耳贴。丑未相冲。

点评:膝为筋之府,肝主筋。以丑未相冲贴耳,对膝关节骨折的康复应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部分案例,丑在耳位治疗中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大家在实践中慢慢去捉摸体会。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亥”位治肩臂痛及三焦经所属疾病

    2019-03-16  H珠Q  来源  

    耳位与对应经络——

    “亥”位治肩臂痛及三焦经所属疾病

    耳位亥我用得最多的是治肩臂痛。我们先看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图——

    很多人的肩臂痛包括耳下颈侧痛,都是在手少阳三焦经所过之处。这大都 是因为睡觉时肩膀露在外面受了风寒,经脉就被堵住了的缘故。凡三焦经所致肩臂痛,只要在亥位找痛点贴耳贴或用小棒按压,甚或掐一掐,有的当场就能好。

    因为太简单,我平时治这种病都没有留下照片。找半天从邮箱里找到一个朋友的案例——

    此人肩痛好几年,手不能抬,一贴上就缓解了很多。他这个主要贴了亥子及与亥位对冲的巳位。我的经验只要找准了痛点,一个亥位就足够了。

    另外,凡三焦经所过处,亥位一刺激,往往就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下面这个案例是我公众号反馈的——

    有一次我同学的哥哥因面瘫,左眉耷拉下来,左眼睁不开,很多年了。我开始没想到是三焦经的问题,贴了几处都没效果,后来拿起经络模型一看,眉尾不是三焦经丝竹空穴的位置吗?赶紧往亥位压了一个耳贴,只见他眉毛蹭地一下就上去了,眼睛顿时就睁得大大的,直到现在都很正常。

    更有意思的是,我一朋友夫人手背无名指处有一大团黑筋,我在亥位贴上耳贴后,手一按,那团黑筋就不见了,松开后那团黑筋又露出来,这样反复几次黑筋才终于消失。

    那么亥位还能治哪些病呢?我们看资料——

    手少阳三焦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臀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凡该经所过处之病应都能治。

    另外,脏腑如病少阳,亦可用之;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地支中亥子丑三会为水局,我有时也用此三会局消炎退热……

    本人医理和干支知识都有限,无以备述,见谅。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巳”位治疗膝内侧和大脚趾痛

    2018-02-24  花开花落...   


    耳位与对应经络——

    “巳”位治疗膝内侧和大脚趾痛

    “巳”所对应的是足太阴脾经,因此凡脾经瘀滞所致疾病,刺激这一部位,常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膝关节内侧痛、大脚趾痛等等。本人曾治疗几例膝内侧痛、痛风所致大脚趾肿痛,都是以这个部位为主,甚至只贴这个部位,都是当即痛止,有的一直就没痛了。

    有一女孩,在大学参加了模特队,忽然左脚大脚趾剧痛红肿,很多个晚上痛得睡不着觉,直哭。医院检查虽然血沉正常,但抗链O指标高出正常值一倍多,仍当类风湿治疗,开了一大堆治疗类风湿的药和止痛药,幸好此时她母亲碰到熟人,建议先来我家贴耳试试。我帮她以巳位为主贴耳后,当即止痛并红肿消失。几个月后她母亲告诉我,自贴耳后一直没再痛过。一场灾难就这样一分钱不花地轻易化解了!——想想都害怕,如果当时这女孩没有碰到熟人指引来我处,不光会让她无法继续学习,而且很可能伴随她一生的将是无穷无尽的消炎药、激素药。

    下面即是当时贴耳后所拍照片——

    红肿已基本消失。

    因其还有痛经和脸上长痘痘,故贴点较多。

    当然,也有当时好了过后又痛的情况发生。原因主要是:

    一、瘀滞较严重,需要多次贴;

    二、患者没有坚持每天按压所贴之耳贴;

    三、所贴位置没有找准——耳位治疗的要点之一是要在所在区域找到痛点再贴之,这痛点有特痛和一般痛之分,没找到特痛点往往效果不佳;

    四、患者没有改变生活方式和性情,病源没有阻断;

    五、相对于有些病,光一个巳位并不能治本,如痛风。

    下图是我不久前为堂嫂治疗膝内侧疼痛,贴后立马不痛了,下蹲,扭动都不痛,但第二天又痛,想来应和上面所说的一、二两个原因相关;还有也许贴得过于简单,只考虑了巳、亥对冲(冲气以为和),没有考虑到“膝为筋之府”等因素。总之,这不算一个成功的案例,只是手上恰好有这张只以巳位治疗的照片,故用之。

    “巳”当然不止是治这些病,这里只是重点介绍了它在治疗足太阴脾经所属的膝内侧疼痛和大脚趾痛中的作用。这是必须要说明的。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寅”位与肺部疾病及大拇指痛

    2018-06-02  为什么73   

    耳位与对应经络——

    “寅”位与肺部疾病及大拇指痛

    “寅”位所对应的是手太阴肺经。该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寅位是我原来最想写而现在又缺乏动笔热情了的一篇文章。为何?之前我用寅、巳加耳穴肺等为主,结合捏脊,治好了一例持续干咳十多年的慢支病人,已两年多没咳了,只以为她完全痊愈了,谁知道最近听说她又咳了。

    当时每周贴一次,一共贴过十来次。这是其中两次的耳贴图——

    还是我的朋友老高牛,下面是他贴的肺纤维化病人诊疗记录:“动则气喘,呼吸费力,不能上楼梯,贴后能上8层楼,呼吸顺畅许多”。古今名家都是“治咳不治喘”,可他只贴了一次,就“能上8层楼,呼吸顺畅许多”了!

    他是这么贴的——

    有的病看起来简单,却也要多次贴耳才有效果。如我大姐的右手大拇指痛,也就是所谓扳机指,大约贴了三、四次,现在手指伸曲已无碍,就是按上去还是有点痛感。

    寅位是治疗感冒的主位。感冒初起之鼻塞、流涕、喉痛、咳嗽离不开它。

    这是我们群一位群友的案例——

    一男39,感冒三天鼻塞流涕,今日咽痛,大便不利,贴水区金区,寅卯巳,秒杀,鼻通,咽痛大减。

    另一位刚学耳位治疗的群友前天发在群里的案例——

    咳嗽一周的小妹妹,昨天贴完,今天反馈好很多了,精神也好很多,昨天说是萎靡的状态。

    感冒深入后仍离不开它。《伤寒论》:“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辰”位与胃病、膝痛、牙痛

    2018-04-15  为什么73   

    耳位与对应经络——

    “辰”位与胃病、膝痛、牙痛

    “辰”所对应的是足阳明胃经,凡胃经瘀滞所致疾病,刺激这一部位,常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如胃经所过之牙痛、颈前痛、乳头痛、胃痛、膝前侧痛等

    等。辰位既可单贴取效,以辰戌对冲(辰+5+戌)则效果更佳。

    这是最近治疗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腹胀不欲食

    照顾我母亲的保姆是我家一亲戚,来我家时就感冒了,从鼻塞、咳嗽到咽喉痛到恶心呕吐、拉肚子,再到肚腹胀满、不思饮食,因怕痛和不相信耳朵能治病,一直不肯贴耳,只是煮了一大锅姜汁,每天喝几碗。我看她几天都没有吃什么饭了,带点强迫地帮她贴耳。贴完几分钟后,她说放了几个屁,舒服些了,原本已连续两天没吃晚餐,当晚吃了很多。第二早上她说放了一晚上的屁,没睡好。此后再无不适。

    案例二:胃不舒服

    朋友鼻头和脸都有点红,我问他是不是胃不舒服,他说是的,不舒服很久了。痛吗?不痛。有烧灼感?也不是,说不出的味道。于是贴耳,在上例的基础上加了“巳”位。几天后他点我视频,说耳朵贴上后,胃就一直舒服了。再见他,鼻和脸已不红。

    说明:耳位辰为胃经,耳穴胃为胃腑,考虑到肝主疏泄,加耳位丑和耳穴肝,再考虑到仲圣所言:阳明病欲解时申酉戌……

    案例三:膝前外侧痛

    连续贴了三个膝前外侧痛患者,用辰位都有当时即松解之效。前文介绍申位时说到的膝后侧并前外侧痛病人,第二次又来了,说膝后侧痛完全好了,就是前外侧没有完全好。仍贴辰位,并加了戌位对冲。

    下面的图是第一次贴的图:

    清明节回老家扫墓,应朋友之约去县城贴耳治病,从下午两点多到晚上十一点,共贴了2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膝关节问题,大多是用辰位(膝前外侧)加巳位(膝前内侧)为主治疗,贴完后,都让他们去爬楼,直到再无痛感方罢。

    案例四:牙痛

    牙痛多缘于胃肠积热,牙床为阳明经所过之处,故辰位能治牙痛。前几天本人上火,右上坐牙火辣辣地痛,用宣宾老师治牙痛的方法按压痛侧外踝、脚趾下痛点后,痛虽减,火气仍然很大,在右耳上贴寅卯辰,很快火就消了,牙齿就如没有痛过一样。

    之所以用寅卯辰有另一番道理在内,这也就是辰的另一种用途。寅卯辰是地支三会局,为东方木,具有升发性质,当下正是春季,胃肠积热大多源于少阳火郁,把这郁火发散掉就好了,伤寒论:“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周末分享:耳位与对应经络——“申”位与颈椎、腰腿病

    2018-03-11  吉林一吉祥   


    耳位与对应经络——

    “申”位与颈椎、腰腿病

    “申”所对应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凡膀胱经瘀滞所致疾病,刺激这一部位,常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膀胱经所过之颈椎后侧痛、脊椎两侧痛、腿后侧痛等等。在十二地支中,申与寅相冲,《道德经》言: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申位既可单贴取效,以申和寅对冲(申+5+寅)则效果更佳。

    有一50来岁农村大嫂,腰痛,右腿整条腿后侧和外侧痛,躺床上两个月不能动。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断言必须手术,否则会瘫痪。几个人又背又扶地来我处贴耳,我用申寅治她腰和腿后侧痛,用子治她腿外侧痛,巳辰补气血,丑梳理筋结,贴耳如下:

    贴完后我就让她站起来,她很疑惑也很害怕。我告诉她没事了,她都还是不相信,在我的反复动员下,才小心翼翼地站起来,顿时惊讶得目瞪口呆,说:“真的不痛了!”之后,我又让她走动,下蹲,她说除了腰还有一点点不舒服外,其它都好了。

    下面是贴耳后所录的视频:


    约一星期后这位大嫂又来贴过一次,来时已经行走自如了,之后就再没来过。几个月后她女儿来我处贴耳,我问她妈现在怎么样,她说她妈妈最近天天在家挖土准备种土豆。

    记得这位大嫂第二次来我家时给我带来了一大袋鸡蛋以示谢意,我让她拿回去她执意不肯就只好收下了。她的高兴和感激之情是真实自然的,如果照西医所说去做手术,只怕要花掉好几万不说,人亦变成了半残疾。

    上图贴点较多,恰好前几天同时来的三个人都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第一个右侧腰椎痛;第二个,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右大腿后侧痛,下蹲时膝关节前面正中也痛;第三个,颈椎后侧长期不舒服,还有过一次小中风,右腿木。都贴得比较简单,但都是举手即效,当场秒杀。

    当然一个申位并不能通治颈椎腰腿病,受邪经络不同,所用耳位也就不同;申位也不是光能治这些病,凡和膀胱经相关的病它都能治,如感冒初起,病在太阳,它也是主要的耳位等等;此外,它还有个重要作用:申酉为西方金,主降……不一一详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