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黄浦江披上世人惊艳的“晚礼服”,幕后“掌灯人”想要的回报竟是这个!

 老沈阅览 2019-02-02
摘要:他们创造了璀璨,却甘做幕后英雄;他们播散温暖,却总是默默无闻。

在金陵东路


​   在金陵东路一座大楼的顶层,有着这样一群人:别人下班时,他们最忙碌;别人进入梦乡时,他们还在忙碌。

在他们的“巧手”下,上海母亲河披上了令世人惊艳的“晚礼服”;也是在他们的坚守下,一盏盏暖灯“柔软”了晚归儿女的心窝。

他们创造了璀璨,却甘做幕后英雄;他们播散温暖,却总是默默无闻。他们就是上海夜色中的“掌灯人”。


你若欣赏,就已足够

2月1日下午,还有3天就要到除夕夜,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内一派忙碌景象。

系统工程师沈渊正忙着搬方便面、铺折叠床:“今年排到值班,估计要从除夕夜干到大年初三。”沈渊坦言,办公地点就在外滩边,不少餐馆都关了,春节期间想叫个外卖很难;况且这种岗位必须“盯”着,就算外卖送到楼下也未必跑的开,所以还是守着监控系统泡方便面最“放心”。

正在整理的折叠床

泡面也没有太多口味能选择,凑合着填饱肚子就行

像沈渊这样在春节加班的“掌灯人”,在上海有上百名,他们或是不敢离开监控半步的工程师,或是四处查看,“火眼金睛”的巡检员,又或是随时待命,准备在寒夜里扑向故障点的应急抢修员。

严阵以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驰名中外的上海夜景一次次地完美呈现在中外来宾眼前。

今年春节,上海确定大年初一至初五每晚18时至22时开灯。除夕夜为配合守岁的民俗,景观灯光将从除夕夜18时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0时30分。上述6天的亮灯时段内,每逢正点时分(大年初一至初五22时关灯,不包含在内),浦西浦东外滩两岸还会联手上演5分钟左右的景观灯光联动,局部沿江建筑将演示动态的景观灯光,和静态灯光映照的建筑一起,营造一种舒缓的、动静结合的怡人夜色。

来一波动图感受一下老外滩的“动感”:

和往年相比,今年春节期间,沈渊和他的同事们值班的工作量将大幅增加。这是因为去年,上海黄浦江部分岸线景观照明改造基本完成,涉及杨浦大桥至南浦大桥近20公里的岸线景观照明新建、改建和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建设工程(包含4座跨江大桥、杨浦大桥至南浦大桥之间的340栋重要建筑、16座码头等)。

改造中,原先的钠灯全部替换成LED灯具,使灯具更小巧隐蔽,更节能,光线更细腻、更容易控制,调光模式更灵活多变。这也意味着,需要监控、维保的灯具变得更多,管理调控的方式和需要掌握的相应技术也变得更复杂。

沈渊以1公里多的老外滩“精华段”举了个例子,原本该路段20多幢建筑上的钠灯,需要管控的线路不到100条,现在需要控制的LED灯点位则骤增至1.2万多个,需要“关照”的对象数量翻了几十倍都不止。

正在紧盯监控屏幕的沈渊,为备战春节值班,他准备了两部手机,其中一部是没有彩色屏幕的老手机,因为待机时间长,可以“扛住”较长时间的通话

和以前较为单一的亮灯模式相比,全新的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还采取了常态、节假日、深夜三种模式。节假日灯光全开,常态模式则开全部灯光的70%,深夜模式则可能留下建筑顶部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光源。这些“脚本”都必须提前筹谋、设计,也花费了不少“掌灯人”本已捉襟见肘的时间。

“春节加班,少了和家人的团聚,有些遗憾,但这份工作其实特别幸福,特别有成就感。”沈渊告诉记者,他们这些“掌灯人”偶尔有一个“特权”——可以通过一些景观灯光的监控摄像头,看到行人、游客对夜景的反应。

“痴痴的凝视,兴奋的呼喊,根本停不下来的自拍……这些欣赏的表情,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好回报!”沈渊说。

从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俯瞰浦东外滩

从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俯瞰老外滩


要么不做,做就惊艳

不就是些灯吗?一开一关的事情吧?对于“掌灯人”,社会上总有一些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疑问。

可只有深入了解他们,才会发现,他们骨子里其实更像“艺术家”,他们把上海的景观灯光当成了高雅的艺术品,用尽全力去打造。

“俄国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的油画《九级浪》中,穿透厚重云层的阳光,给受困于风浪的人们以信心,我们力争把这种自然的光影效果复制到外滩夜景中去,在万国建筑博览群上形成斑驳的灵动光影。”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主任助理陶震口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工程师。

《九级浪》

让外滩的清晨也可以有雪山日出的自然美

让老外滩的黄昏也可以有雪山夕照的自然美

正是得益于这些“掌灯人”精益求精的艺术匠心,上海黄浦江岸线的景观照明才在去年取得了飞跃般的提升。

以老外滩经典的暖黄色灯光为例,“掌灯人”们敢于“挑刺”,坚持认为可以在保留经典的基础上,着手增添“灵动”的一面,因此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最终,去年2月,上海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的《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总体方案》获批通过,从徐浦大桥至吴淞口约40多公里岸线的相关工程有了“蓝图”,将力争在2020年基本完成。

现在,老外滩不再只有一件暖黄色的“晚礼服”,而是可以表现出各种风格的中低色温(1900开尔文至3300开尔文),并能根据气候的变化来调节出让游客更舒适的效果,比如夏季炎热就用较为清爽的“皓月光”,秋冬季则用经典的暖黄光或更淡雅的暖白光,打造景观灯光版的《九级浪》与“月亮河”。

经典的暖黄色老外滩

更为淡雅的白色系老外滩

不同建筑,不同外立面材质,不同色温的灯光,彼此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需要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才能选出最适合、最有效的方案

更厉害的是,老外滩还可以演绎一曲优雅的“华尔兹”。几十幢建筑可以单栋亮灯,也可以“组团”亮灯,或突出呈现数栋建筑;既可以建筑成片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亮灯,也可以从中间往左右展开亮灯或从两侧向中心靠拢亮灯。如此,能更好地从多个视角展现万国建筑博览群的气势、细节和典雅,达到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细读有故事的效果。

又比如,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之间的建筑和两岸的堤岸设置了光耀系统,一闪一闪,宛如水晶般的“满天星”,为上海的母亲河注入了灵气。巧妙的是,这些“满天星”可以调节“呼吸”,或快或慢,打造出城市的“脉搏”。

陶震介绍说,今年春节期间,光耀系统将大放异彩,除了有忽明忽暗的“呼吸式”,还有“一闪而过式”和“流水式”等多种模式。为打造出视觉效果最舒适、最能契合黄浦江相关岸线风貌氛围的光耀模式,上海的“掌灯人”们邀请了电气、艺术设计、文化旅游、舞美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一起琢磨切磋了数月之久。

陶震(图右二)和团队在研究值班方案

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黄浦江景观灯光监控系统(三维GIS),亮绿灯的建筑,显示景观灯光运行正常。目前,上海有3800多幢建筑的景观灯光纳入了全市的景观灯光集控系统。

上海是全球最早开始规模化发展景观照明的城市之一,早在1989年,上海就对南京路商业街进行了霓虹灯店招的改造,并在外滩万国建筑群首次引进大功率气体放电灯进行泛光照明,取代较为呆板的白炽灯打轮廓,从此一举成名,蜚声海内外。“这次提升改造,我们的使命就是再创经典,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出令世界惊艳的艺术品!”陶震自豪地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