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球水声 | 陈厚群院士:特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研究

 黄花岭桃源山人 2019-02-02



中国水科院水工结构抗震专家陈厚群院士


中国水科院水工结构抗震专家陈厚群院士出席了2018年10月18日的现代治水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并就议题4“水-粮食-能源纽带关系”介绍了中国的相关案例。


中国一系列300米级高拱坝水电工程都建在高地震烈度区,高坝抗震安全评估成为重点关注问题。陈厚群院士介绍了中国水科院关于特高混凝土坝的抗震安全研究。针对“防止在极端地震时,发生库水失控下泄、导致严重次生灾害的溃坝灾变”的战略重点,通过相关交叉学科的借鉴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已在坝址地震动输入、坝体-地基-库水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直接生成近场大震的地震动时程,研发了基于能反映近断裂大震地震动特征的“随机有限断层法”软件,并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提出了以拱坝-地基体系地震位移响应突变确定其抗震稳定性和整体失效溃决的定量评价准则的新思路和方法,利用天河一号的超级计算机自主开发了高坝地震动响应并行计算软件(PSDAP),开展抗震安全性并进行模拟实验分析。陈厚群院士团队所取得的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并纳入了水工结构抗震设计国家标准。








发言人简介

陈厚群,中国水科院水工结构抗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2年5月生于江苏无锡,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现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主任、中国地震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委员,水利部科技委委员。陈厚群院士在混凝土坝的抗震加固理论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的抗震关键问题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解决了新丰江、二滩、三峡、小湾、溪洛渡、大岗山等重大工程的抗震问题。主持编制和修编了我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等多本规范的制定工作,负责建置我国第一座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在水利水电领域率先基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自主开发高效并行计算程序并应用高坝抗震安全研究。他是持续20年中美地震工程合作研究项目《拱坝动力相互作用》的中方具体技术负责人和现场组织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图书奖1次,省部级奖20余项;被授予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荣誉奖、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撰稿人:翟正丽  王妍炜  欧阳金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