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务是商品生产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则是核心

 仰天长笑123 2019-02-02

早在原始社会的中期,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杜会大分工。农人和牧人生产的产品不同,产品除自己消费外,出现的剩余产品相互有了交换的必要,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商品生产与交换形态。

随后,逐渐产生了货币,于是出现了货币的保管与货币结算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货币所有、使用与结算关系,这便是财务产生的雏形随着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这标志着财务的初步产生。

这一时期的财务活动主要表现在:一、货币已转化为本金,即为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而专门垫支的货币,不是简单地作为计量货币;二、本金的投入与收回的不断进行,产生了简单的本金循环周转运动。在原始公社末期,有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层一商人,这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商人以货币从商品生产者手中购买商品,然后出售给消费者,收回原垫支的货币,收回的货币比原垫支的货币是一个更大的量,即要赚钱。商人本金的投入与收回活动与手工业者的简单商品生产中的本金投入与收回活动比较,已有进步的发展,它包括本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补偿、纳税、积累、消费等经济内容,且本金的投入与收回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与家庭的生活需要,而是为了追求本金的增值自原始公社中期财务产生以来。

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财务主体、内容与范围均有所发展的变化,财务关系也不断变化。但是,作为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本金投入与收入活动这一核心内容却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财务的共性。对财务活动的组织与财务关系的处理便构成了财务管理活动。

财务范畴产生的同时就出现了财务管理,只不过早期的财务管理是由所有者自己进行,在封建社会中逐渐由地主家庭中分化出管家专职进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逐渐由所有者授权经营者和专职部门进行一部分财务管理,而所有者仍控制着重大的财务决策权。从财务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始终是商品生产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方近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西方近代财务管理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从财务管理重点内容的变化和主要管理方式的变化来看,一般认为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筹资管理与财务核算为主阶段早在十五六世纪,地中海沿岸商业城市出现了邀请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人股的股包括商人、王公、大臣、市民等。

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财务管理上做好筹资、股息分配和股本归还等工作。但这些工作还未形成独立的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的管理,而是包含在商业经营管理之中,因此可视为西方近代财务管理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股份公司有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

这时,股份公司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财务上要求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及时、足额筹得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的资金需求,并在财务关系上处理好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权责、利关系,分配好盈利。于是,各股份公司纷纷成立专职财务管理部门,以适应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

这时的财务管理部门是以筹集资金为主开展管理工作。为做好筹资管理,必须围绕筹资加强财务核算工作,诸如股票、债券的发行、回购,盈利的计算,股利的发放等方面,都必须加强财务核算,从而维护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利益,进一步扩大筹资范围。财务管理职能与机构的独立化,标志着近代西方财务管理的完全形成。

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财务制度和立法原则等问题上成本管理与财务监督为主阶段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批企业因资金不能周转,失去支付能力和严重亏损而破产倒闭。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转向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上,如企业的资产保值与变现能力、破产、清算以及合并与重组等问题。

在危机中幸存下来的企业认识到,要想走出困境,在财务管理上只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筹资上是很不够的现在的主要问题已转变为如何以低价、优质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力,求得企业的生存。产品价格降低,必须以产品成本降低为基础,于是各企业纷纷把财务管理的重点从以筹资为主转向成本管理为主。

各企业普遍进行成本开支标准与费用定额的制定,编制成本计划与费用预算,加强成本控制,严格控制各种财务收支,力求全面降低成本。与这些管理要求相适应,在财务管理方式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成本监督体系:一、在采购环节,通过制定“经济采购批量”,对资金占用与采购、储存费用进行监督与控制;二、在生产环节,通过制定“经济投产批量”、标准成本与内部结算价格,对生产消耗进行监督与控制;三、在销售环节,通过制定“经济发货批量”、销售费用预算,对销售费用进行监督与控制。

由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加强,增强了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它们在经济发展上逐渐进入复苏阶段。在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的研究方法从开始侧重于对企业现状的归纳和解释的描述性方法,转向分析性方法。即从企业内部决策的角度,围绕企业利润、股票价值最大化来研究财务问题,并把一些数学模型引入企业财务管理中。

同时,随着投资项目选择方法的出现,开始注意资本的合理利用。另外,这一阶段的研究领域也扩展到现金和存货管理、资本结构和股息策略等问题。投资管理与财务决策为主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市场兴起、国际大资本与跨国公司形成,通货膨胀加剧,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国内逐渐发展到国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机会与风险并存。

企业生存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内部控制与成本监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投资机会的把握和投资地点与项目的选择,因为投资失误的损失比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不善的损失更具有毁灭性。于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成本管理转向投资管理,而做好投资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投资决策,即全面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并深入分析影响投资效果和投资风险的国内与国际因素,作出投资方向、地点和项目的决策。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期货、期权、期汇、期息等买卖上的高收益、高风险投资,使企业投资管理的难度远远大于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投资与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运用的投资,使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投资决策方式与方法迅速发展起来。

与此相联系,在投资方案实施中的投资调控、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提高投资报酬率的全过程投资管理体系也逐渐建立、完善。这一时期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财务管理中应用了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财务分析方法向精确化发展。

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转向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和资本结构等重大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研究方法也从定性向定量转化。比如,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价格模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