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猪佩奇过大年

 杏坛归客 2019-02-02

 今年是猪年,我们新青年按网络流行语,管猪喊作“佩奇”



其实啊,在中国古代 猪 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呢。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猪曾有过许多称呼。《方言》记载:猪在“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音家)’;关东西或谓之'彘(音质)’,或谓之'豕(音使)’;南楚谓之'豨(音希)’,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音希)’;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猪也有专称,比如三个月的小猪叫作“肫(音纯)”,六个月到一年的猪称为“豵(音宗)”,三岁的猪叫“豜(音坚)”;母猪称“豝(音巴)”,公猪称“豭(音家)”。此外,猪还有“长喙(音慧)参军”(《古今注》)、“乌将军”(《幽怪录》)、“乌金”(《朝野佥载》)、“黑面郎”(《承平旧纂》)等等有趣的别称。



三豕涉河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音使)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吕氏春秋·察传》


  王寿成:子夏(孔子的弟子)要去晋国,经过卫国的时候听见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的军队有三头猪过河。”子夏很奇怪,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合常理,所以他就对那个人说:“你弄错了吧!不是'三豕’(三头猪),而是'己亥’(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因为'己’的写法与'三’相近,'豕’与'亥’意义相通,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啊。”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国的军队在己亥这天过河。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难怪,“亥”和“豕”其义共用,难免让人发生混淆。后来,这个成语用以指在书籍传写或刊印过程中,文字因形近而出现的错误,所以也称“亥豕相望”。




献辽东豕

  【朱浮责彭宠,书曰:“伯通(彭宠的字-编者注)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王寿成:东汉时,大将军朱浮写信给不听从军令的渔阳太守彭宠,指责他说:“你打了那么点仗,就以为自己功高天下了吗?以前辽东(今辽宁辽阳)有一头猪,生出了白色的小猪。有人见了以为奇货,打算献给皇帝。当他带着小猪走到河东(今山西)的时候,看见那里的猪都是白的,就羞愧地回去了。就你的那点功劳对于朝廷来说,简直就像那个献辽东猪的人一样少见多怪!”
  大家一定知道用“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之类的成语来比喻一个人知识浅薄,少见多怪,以后也可以用“辽东豕”来形容这样的人啦!




乌将军娶妇

  【郭元振,开元中下第,自晋之汾,夜行失道。有宅门宇甚峻,堂上灯烛而悄无人。俄闻女子哭声,公曰:“人耶?鬼耶?”曰:“妾乡有乌将军,能祸福人,毎岁乡人择美女嫁焉。父利乡人之金,潜以应选,弃妾此室而去。将军二更当来。”公大愤,曰:“吾力救不得,当杀身以殉。”语未久,车马骈阗。紫衣吏入,复走,曰:“相公在此。”既而将军入。公出揖曰:“闻今夕佳礼,愿为小相。”将军喜而延坐。因割鹿腊,公取佩刀捉其腕而断之,将军失声而去。天明视其手,乃猪蹄也。俄闻哭声渐近,乃女父母舁榇而来,将收其尸。公具告焉,乃令乡人执弓矢寻血而行,入大冢中,见一大猪无前左蹄,走出而毙。公纳其女为侧室。】

——唐·牛僧孺撰《幽怪录》




  王寿成: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个叫郭元振的人因为科考没中而回家。他来到山西汾阳,有一天晚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迷失了道路。只见路边有一处宅子高大森严,屋里灯火通明可却静悄悄地好像没有一个人,只隐隐传出女子的哭声。郭元振大声问道:“屋里有人吗?你到底是人还是鬼?”只听那女子答道:“我们这里有一位乌将军,能给人带来灾难和福运。乡里人为了讨好他,每年都选一名美女给他当媳妇。可恨我那父亲贪图钱财,把我卖给了乡里,把我一人独自留在这儿,乌将军在二更时分就要来啦!”郭元振听了非常生气,说:“我一定救你!要是救不了的话,我也不要命了!”话说完没多久,屋外就传来了车马相继而至的声音。先是有一名穿紫衣的官吏进来,看见郭元振,便走出去说:“这里有一个男人!”接着,乌将军走进来,郭元振便向他行礼说:“听说今天是您的好日子,我特意前来主持仪式。”乌将军听了非常高兴,就请他坐下,还割鹿肉给他吃。说时迟那时快,郭元振抽出佩刀,按住乌将军的手腕,喀嚓一声,手腕应声而断,只听乌将军惨叫一声夺路而逃。天亮后,一看那手,居然是一只猪蹄。不多会儿,姑娘的父母抬着棺材哭哭啼啼地到来,前来替女儿收尸。一看女儿安然无恙,自然喜不自禁。郭元振把详细情形告诉了他们,就带着乡里人拿着弓箭顺着血迹一路找去,来到一个大墓中,看见一只没有前左蹄的大猪。大猪看见有人到来,鼓足力量想向外冲出去,可惜跌跌撞撞没走两步就倒地毙命了。姑娘感激郭元振的救命之恩,便给他当了小老婆。
  这个故事是不是让大家想到了“猪八戒娶媳妇”?幸亏孙悟空手下留情,才使唐僧在取经路上又多了一个帮手。






东坡食猪诗(二则)


  【其一:苏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诗名《猪肉颂》,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其二:佛印住镇江金山寺时,每烧猪以待东坡来。一日为人窃食,东坡戏作小诗《戏答佛印》,云:“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宋·周紫芝撰《竹坡诗话》



   王寿成:苏东坡喜欢吃猪肉,东坡肘子至今还是一道名菜。他被贬至黄州(湖北黄冈)的时候,身处逆境却仍自娱自乐,作起吃猪肉的诗,说黄州这个地方的猪肉不错,价钱便宜。有钱人不肯吃,没钱的人又不会煮。其实只要用小火慢慢炖,别加太多的水,炖几个小时味道自然就美了。每天吃一碗,填饱肚子乐悠悠。
  苏东坡还和僧人佛印有许多往来的有趣故事。佛印是一位不忌酒肉的僧人,他常常煮好肉等苏东坡来吃。有一天,他们发现肉被别人偷吃了,苏东坡就作诗给佛印,说他白忙活了一场。
  苏东坡是一个乐天派,他一生中被贬数次,虽身处逆境,却不以己悲,仍语出诙谐,真是有大家风范啊!




源来如此


       猪为六畜之一,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早在旧石器时代,野猪便成为原始人类的捕猎对象,在距今三四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被食用后丢弃的野猪骨骸。最迟在新石器时代初期,人们成功地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猪从而成为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家猪的出现不仅是畜牧业这一新兴产业诞生的标志,而且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一件陶塑猪,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距今四千多年的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猪骨,经鉴定均为家猪。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阶级开始出现,贫富逐渐不均,养猪数量的多少成为衡量当时人们阶级属性和富有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尺。

到了唐代,猪又成了莘莘学子们祈求金榜题名的吉祥物。相传进士们相约,如果以后他们中间有人出将入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笔将此人的名字题于大雁塔上,因“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所以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朱笔题名”,后来这一作法逐渐演变成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的习俗。

在天津、河北等地还将“肥猪拱门”视作福进家门,大吉大利,猪俨然成为一个幸运星。





猪,是经济代表;有了猪,才开始有了阶级。

有了猪,才分开了贫富。有了猪,才有了家。

豕,就是 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