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水,留住财。 李加云的竹鱼缸不漏水,靠得是二十多年的竹编手艺,用八层篾片层层叠加封住了水。 龙水村的漆篮不漏水,靠的是一层层的桐油灰和大漆。 而有的人,更是用竹子做出了花伞,遮风避雨。 云南省的丘北县居住着壮族、苗族等很多少数民族。这里的人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水竹花伞来遮阳挡雨,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婚嫁的吉庆之物,还可以用来遮羞、辟邪。 韧性十足的水竹,不易折断,而且竹竿粗直,竹节较平,适宜做大伞骨和小伞骨。 而光滑亮丽又富含节节高升寓意的金竹,经过推平、烘烤、打磨、抛光后,用来制作伞把。 伞把上的开关,是用竹块削成的,利用竹子本身的弹性,实现伞的开关功能。 而质地比较软又不容易开裂的松木,则适合做伞柄和伞头。 白绵纸蘸着用米熬制而成的米糊,一片一片粘在伞架上。经过晾晒后就可以使用祖传的印章上花了。印好图案后,再在图案的轮廓内填上色。一把白净的纸伞,就变成了花伞。 抹上桐油之后,一把花伞才可以用来遮雨。 而水竹花伞的伞底,还藏着根根彩色丝线构成的图案:犁把头、向日葵…… 这样一把水竹花伞,不仅能遮阳挡雨,也满载着云南省丘北县很多少数民族朋友的吉庆祝福。 在福建省永泰县,还有人用一种废弃物做出了兜住水、生出财的物件。 竹子从竹笋长大的过程中,外面的壳会随着生长一层一层掉落下来。这部分被人们叫做竹壳。 竹壳本来是没用东西,张庆明却把它变废为宝。但他也不是什么样的竹壳都收。 他收竹壳有一定的标准:要不短于30厘米、不窄于10厘米、不发霉的完整竹壳。 收购回来的竹壳经过晾晒,用机器进行二次烘干。 随后用机器压平,按照需要的尺寸进行裁剪。再将竹壳拼贴在一起,达到一定的厚度。 最后,经过消毒、打磨的竹壳,放到机器里进行压制,就成了各种规则的一次性竹壳餐具。 使用纯天然的竹壳做出来的一次性餐具不仅不漏水、结实耐用、绿色环保,还容易降解,前景十分可观。 靠着一片绿色的竹林,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绿水青山,看中国。 |
|
来自: 阿牛哥8mi3kbb7 >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