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中国古代一些登峰造极的存在,有的甚至能秒杀现代工艺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2-02

几天前,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现代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越来越多的震撼。虽说西方国家在许多科技领域仍然保持着领先,但伟大的祖国正在迎头赶上,说起科技,我们很容易就能想起古代。

由于年代久远,古人发明的许多东西如今早已失传,这为它们凭空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实际上,时代在进步,科学也在一直发展,总的来讲,如今人们的创造力或许要比古人强得多。不过,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确实曾出现了一些登峰造极的存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其中几样。

榫卯

前一阵,广东佛山太平塔修复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饱含沧桑的古塔被“修”得土味十足,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中国古代建筑中充满了复杂而精妙的工艺,笔者看来,其中最反人类的莫过于榫卯技术了。所谓榫卯,就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这个过程有点像拼积木。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有一座木塔名为释迦塔,该塔高约67.3米,底座直径为30.27米。值得注意的是,这座消耗了2600多吨红松木料的庞然大物居然没有用一颗钉子,换言之,这座约为25曾普通住宅楼的高塔,就像是一件巨大的积木。释迦塔正是采用了大量的榫卯结构,这种结构坚固而不可逆,能够达到十分可观的稳定性;配合斗拱,房屋的压力可以得到均匀地分散。专家曾对故宫内建筑做过相关测试并得到结论:故宫建筑至少可以抵抗九级地震。榫卯在这篇文章中比较特殊,它并不十分神秘,但考虑到现代建筑工艺的发展,这种高端的传统工艺正在渐渐消失。

来自战国的玻璃杯

哲学家云:存在决定认识,这个东西在历史上的出现就有点太过唐突了。199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发掘出一只特殊的水晶器皿,这件文物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看上去与如今我们常见的玻璃杯别无二致,这便是十分有名的“战国水晶杯”。专家认为,战国水晶杯是由整块水晶打磨而成,经过细致的抛光处理,但从制作工艺而言,完全难不倒古人。但诡异的是,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按照当时古人对器皿的认识,这只杯子毫无道理被制作出来。

战国水晶杯至今仍存在极大的争议,有人甚至将其视为“穿越者”在历史中存在的铁证。有一种观点认为,被子不过是盗墓贼丢弃的。考古工作者未经仔细辨别就把它当成稀世文物,由于太过轰动,最终也只能将错就错。这种猜测显然没有多少价值,如今,战国水晶杯早已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珍贵宝物。

战国时期的下水管道

1978年,河南淮阳县村民在耕地时,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城遗迹。经考古工作人员证实,该古城距今约4600年,它的存在比夏朝还要早6个世纪,这便是平粮台古城。平粮台古城里有一样令考古人员感到背后发凉的存在——他们在古城南城门附近发掘出3处共计约6米的陶制排水管道。排水管由单个陶制排水套管组成,套管一头大一头小,这样能够一节套一节,最终形成长长的排水管道,将城内废水排向城外。

不仅如此,考古人员还在安阳殷墟中发现了类似的管道,其中包括陶制的三通管。陶制排水管道的存在并不是个例,考古人员还曾在西安市西郊挖出规模比较大的战国时期秦国的排水系统遗迹

江西赣江福寿沟

城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奇迹,但城市显然不是完美的。比如说一下大雨,不少城市就会出现内涝情况,令人出行不便,十分惹人心烦。古人在这个方面似乎比我们做的要好许多,我们不妨来看看北宋熙宁年间江西赣州知州刘彝设计的城市排水防洪系统。

福寿沟充分利用城市的地形高差,采用自然引流的方法,使城市内的雨水和生活污水等能够自然排入江中。为了防止汛期江水倒灌,刘彝在出水口处设计了12扇“水窗”,当江水涌来时,水力会将水窗的门推死,需要泄洪时门又会被推开。

福寿沟从建成至今已经工作了超过900年仍完好无损,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前赣州曾遭遇大水,旧城内福寿沟保护的范围内却一点事也没有;反倒是现代人大兴土木修建的新城区,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

象牙席

如今的人们喜欢把坚硬的象牙磨成精巧的小物件,古人却喜欢用它制作柔软的席子。工匠在制作象牙席时,先将象牙劈成薄厚宽窄均匀的薄片,再将这些薄片磨出光泽。随后,工匠们会用特殊的药水浸泡薄片,使它们变得柔软,最终将薄片加工成丝线用来编制。

象牙席存在的历史相当悠久,从汉武帝时期就有相关记载。然而,它却是种相当稀罕的物件,一般只有南方官员向皇帝进贡时才会用到。象牙席的成本相当高昂,据说当雍正得知后,当即下旨禁止再进贡此物。如今,世间仅存3件象牙席,这种手艺已经失传;从某种角度来看,象牙席甚至比金缕玉衣还要珍贵。

宋代“手雷”和“燃烧弹”

所谓的手雷,其实是一种叫做“震天雷”的火药武器。它出现在北宋后期,宋人将火药塞进身粗口小的生铁外壳中,再根据敌人距离远近装上长短不一的引信。当震天雷爆炸后,生铁外壳会炸开,对身穿铁甲的士兵造成相当大的杀伤。震天雷一般分两种,大的一种用于投石器,小的则用于士兵投掷。文献记载,岳飞军队在实战时就曾使用过震天雷。

宋代“燃烧弹”则是在震天雷上进一步升级得来的,该武器的“弹头”内装有猛火油(石油),当后面的火药被点燃后,“弹头”会快速射出,击中目标后能燃起大火,原理与如今的燃烧弹有些类似。中国古人在热兵器的研发和使用上曾经领先世界,遗憾的是,随着朝代的更迭,这些武器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古代墓葬中用到的密封技术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手艺,元武宗时期埋下的棺椁在地下被侵蚀了千百年,几天前出土时仍然锃亮,就像崭新的一样。

这些不过是中国古代漫长历史中出现的逆天发明中几个比较有特点的,类似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如战国时期出国发明的坐便器、新朝王莽发明的“游标卡尺”、三国时期出现的快餐盘(越窑青瓷方格饭盒)、宋朝时期出现的牙刷等等,虽然之间相隔了千百年,但古人的脑洞居然能与如今的我们不谋而合。我们在感叹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