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字诗

 太乙ocwfrzeutj 2019-02-02
“一”字诗\蓬山
2019-02-02 03:18:22大公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惟初太始,道立於一。“一”是最简单的汉字。然运用精妙,可顿收平字见奇、樸字见色之效。

  王渔洋那首著名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全诗用九个“一”,前两句气氛宁寂。貌似静物堆叠,但通过几个“一”字而浑然一体,暗伏转机。须臾间,酒香、歌声、秋色全被一个“钓”字牵出,浩茫广宇间,得大自在。

  这种“一”字诗,在结构上很有点像北京的古城墙,连绵起伏,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之美。当然更重要的还在於意境。

  唐代王建的《古谣》,比王渔洋少用了个“一”:“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天边晚霞和道上过客,於聚散来去之间是动态的;垄头水、池中麻虽是静态,却也在东西颠倒的迴环往复中渐生些微动感,彷彿缓缓摇动的慢镜头,有不可言明的禅意。

  数百年间,此类“一”字诗不胜枚举,但良莠不齐。此体裁说易极易,犹如堆积木;而说难亦极难,若无真情实感,往往流於文字遊戏。过於张扬,这“一”字就镇不住场;太过凝滞,又像一汪死水。

  清代才女何佩玉有一首被认为最得渔洋神韵:“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佛寺,一抹黄叶一僧归。”又比王渔洋多用了个“一”,然情绪太过沉鬱。鸟飞、僧归是明动,斜阳、黄叶是暗动,自带徐徐没入、无声飘落特效。静中蕴动,而动亦含静。

  李后主也有首“一”字词,选题与渔洋类似,不过一江秋变为了一江春。“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鈎;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末尾直抒胸臆点题,盖当时李煜还在金陵深宫纸醉金迷,潇洒风流毫不掩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