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春雨词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只6字,却成了千古名句

 影曳香弄 2019-02-02

我国古典诗词里描写春雨的佳作可谓如车载斗量、多不胜数。“春雨”这一意象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大概也只有月亮能与之媲美。

古往今来,与“春雨”相关的诗词名句,许多人都能脱口吟出。如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陈与义“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等等。

这些与春雨相关的名作佳句早已耳熟能详,千载流传。可以这么说,“春雨”为题材的诗词佳作,已经被唐宋之人写尽。后人若想不落窠臼,推出新篇可谓难上加难。然而在元朝,文坛大家虞集写了一首《风入松·寄柯敬仲》,足可跻身千古写春雨诗词之佳作,堪称是唐宋后,描写春雨诗词之第一作品。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先来介绍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虞集号称一代文宗,作为汉族士大夫,仕宦于元朝,其内心不免违己交病。他虽在朝堂上深受皇帝的信任,但仅仅是一个起草诏书、撰写歌功颂德文章的文学侍从,手中并无多少权力。所以,他几度请辞,直到70岁才得以正式告老还乡,回到南方老家。

公允来说,这首词除了末句,通篇平淡无奇,难称是一流作品。但是这首词出彩就出彩在末句“杏花春雨江南”,美,实在是太美的画面了。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赞其“自然风韵”,为全词点睛之笔。短短六字,排列三样物色,把具体性与概括性统一起来,融合写实与写意,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妙境。

“杏花”、“春雨”、“江南”本是平常的事物或景象,古来诗歌以此入文者繁多,如“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但是将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巧妙排列,虞集正是第一人。短短一句“杏花春雨江南”,意境深邃,韵味隽永,营造了绝美的意境,勾勒出了江南的春艳,生动地表明故乡之美、之可爱。再联系上句“报道先生归也”,进一步强化了全词要表达的主题。

“杏花春雨江南”这句话从此成为了中国文化意象中最富有代表的象征之一,成为无数华人情感的家园,心灵的寄托,缠绵的梦境,六个方块汉字,让人彻底感受到了中文之美、中文之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