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专家在病毒中首次发现朊病毒 为老年痴呆病防治带来曙光

 行者L2013 2019-02-02

中青在线西安2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病毒学课题组日前在《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一个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达因子》的研究论文,该课题组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这一发现或为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带来曙光。

朊病毒(prion)是一类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这种蛋白能将某种构象在同种蛋白甚至不同种蛋白间传递,最终导致所有蛋白都发生变构。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在研究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时发现了朊病毒的存在。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因发现朊病毒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近40年来,科学家们陆续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都发现了朊病毒。但是,作为自然界中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甚广的生命形式,病毒中是否存在朊病毒一直不为人知。

在研究杆状病毒表达因子LEF-10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许晓东课题组偶然发现:该蛋白具有不同寻常的聚集行为,这种现象与朊病毒的聚集特征非常类似。

在酵母鉴定系统中,LEF-10表现出了典型的朊病毒特征。而在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中,高表达的LEF-10可以从可溶态转变成聚集态,进而调控病毒的增殖。这些结果表明,LEF-10是一个病毒编码的朊病毒。

据介绍,人们很早就发现疱疹病毒感染与阿尔兹海默症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既然病毒可以编码朊病毒,那么这种联系的中间环节很可能是疱疹病毒编码的朊病毒。

此项研究将朊病毒存在的范围,拓展到生命形式的最后一个领域——病毒界。至此,“朊病毒广泛存在”假说终于得到了确证,为科学家解决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带来曙光。(健康中国)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作者:孙海华

责任编辑:郭艳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