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过年串门时,这个哄宝宝的举动可能会害死宝宝

 枫的倾诉 2019-02-02

从小我们看过最多的大人哄哭闹婴儿入睡的画面,基本都是通过摇晃的方式让孩子安静下来,却没曾想过这竟然存在致命的风险。

我们常会忽略脑部承受外力撞击的能力。今天介绍一个经常被家长们忽视的病症,叫做摇晃婴儿综合征(Shaken baby syndrome),也叫虐待性头部创伤(Abusive head trauma)。顾名思义,这个病是婴儿被过度摇晃引发的脑部受伤,严重的会出现脑出血、抽搐等现象,最可怕的是它能导致婴儿死亡。


摇晃婴儿综合征多发于婴儿或年龄小的孩童身上,这是因为婴儿还小,身体比例和我们成人不同。他们的头部重量占据了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再加上孩童的脖子柔软,不容易固定,如果遭到外部的剧烈摇晃,很容易导致婴儿头部受伤。而脑内组织又像「豆腐脑」一样脆弱,如此一「晃」,带来的打击可是毁灭性的。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即使经过治疗康复后,依然存在偏瘫、智力发育迟缓、癫痫等后遗症的可能。

来源:primeraedicion.com.ar


对这个病缺乏认知的家长并不少见,2017年底,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接到了一个才3个月大的小婴儿病患,这孩子就是被家长摇晃出了毛病,连续抽搐了两天,送到医院后接受了脑部手术。据医生透露,他们医院在一个月内竟然收到了5名「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病例。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


经儿科医生提醒,「摇晃婴儿综合征」并不只有在孩子头部遭到剧烈摇晃撞击后才会出现,如果你过长时间的轻微摇晃,也会让脆弱的婴儿出现异常,对他们脑部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还是在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儿童医院接收了一名3个月大的女婴病患,医生检查发现,这个孩子有颅内出血的症状,被确诊为「摇晃婴儿综合征」。通过询问孩子妈妈后发现,为了哄哭闹的孩子入睡,父母两个人轮流摇晃女婴。谁料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晃后,孩子脸色开始发白,身体抽搐,还会时不时地尖叫起来。

但家长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送到医院看病。在经过了十多天的抢救后,女婴终于康复了。


这个因「摇晃」导致的病,最初是在1971年由一位叫A·诺曼·古特克尔希(A·Norman Guthkelch)的英国医生发现的。诺曼医生是一位儿科神经外科医生,他首次提出摇晃婴儿和脑损伤之间存在关联,但那时还未确定病症的名字。到了1973年,美国儿科医生约翰·卡菲(John Caffey)发展并完善了「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理论。

经约翰·卡菲医生描述,这个病从外表看并没有特别大的外伤痕迹,主要的表现为颅内出血和视网膜出血。

图中显示了摇晃婴儿综合征病患头颅的损伤


前文提到,这个病也叫虐待性头部创伤。也就是说,在国外它被看作是一个严重的虐待儿童行为,曾经就发生了因此被判刑的案例。

最初,这个病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就是在1992年,美国发生了的一起案件。一个18岁的英国交换生Louise被告上了法庭,起诉理由就是她曾在照顾一位8个月大的男婴Matthew时,因摇晃太过用力,导致男婴死亡。

《人物周刊》对Louise一案的封面报道


新闻一出立刻引发了广大的讨论,Louise一直坚称自己无罪,她不相信「摇晃」就能导致婴儿死亡,但法官还是判她存在过失杀人的行为。

Louise对这件事的困惑想必也是许多家长们的困惑:原来「摇晃」不当是会让一个小婴儿出现生命危险的。那我们在照顾婴儿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避免发生这种惨剧?


首先,「摇晃婴儿综合征」多发于4岁以下的孩子之中,其中8个月以前的婴儿死亡率较高。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格外注意,时刻保持警惕,要有意识地避免过度摇晃孩子。而婴儿的颈部非常柔软,平时抱孩子时要主动用手保护他们的脖子,让他们的颈部有一个较好的外部支撑。


大人在照顾宝宝时应多点耐心,一定不要剧烈摇晃他们的头部。婴儿经常性的哭闹总是在所难免,而大人们有时候会耐不住性子,老是哄不好孩子就容易一怒之下动作过猛。

哄孩子时最好不要持续摇晃超过20秒,每秒的频率不要高于3下。婴儿脑部水分含量较高,如果被剧烈摇晃容易造成扭曲压迫。

苏大附儿院的一位儿科主管护师为此演示了几个常见的错误抱婴儿示范: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