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礼河电厂的今与昔

 行摄天下者 2019-02-02

风光旖旎、曲水流觞的以礼河上,有一座电站,叫以礼河发电站;电站里有一群“光明使者”,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把光明和温暖带进了千家万户,却把寂寞和守望留给了自己;在三级电站和四级电站之间一个林木清幽的山坳里,隐藏着一个水位调节池——进水口,它见证着电厂人六十年来悠悠的乡愁。

小江象鼻岭全貌。李永星 摄

■历史的遗痕

以礼河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水电站。四个梯级电站的发电厂均为地下式,总装机容量32.15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电站于1956年开工建设,195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72年全部建成,历时17年。

1953年,国家水电总局和水利专家对以礼河地区进行踏勘;1954年10月,北京水电勘测设计局编制以礼河的技术经济调查报告;1956年6月,水电总局下达以礼河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任务书……随着选址、勘测、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造福子孙的工程拉开了序幕。

六十年过去了,电厂的规模早已今非昔比:鳞次栉比的高楼、现代化的设备、怒放的凤凰花、五十年代的文物级直通电话、仍然正常运转的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卧式机组、1969年6月出厂安装的变压器上清晰可见毛主席语录……过去、未来,历史在这里交汇,沧海桑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不变的依然是以礼河电厂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岁月峥嵘,这种浓烈的情结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中。

1958年8月30日发电的第一台发电机。(资料照片)

■珍贵的照片

在以礼河电厂的资料室里,我们看到了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有1958年8月30日发电的第一台发电机组照片;有摄于1959年记录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时任云南省水利电力厅厅长高治国一行到毛家村检查工作的相片;有欢迎朝鲜考察团的黑白照;有摄于1958年、1960年,1964年、1965年等热火朝天的建造电站的场面……这些相片无声地记录着工人们流下的汗水,见证着他们永不磨灭的功勋。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资料照片)

■青春的颂歌

参观二级水槽子电站时,28岁的杨昌毕师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虚心好学,善于钻研,技术过硬,2013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的小杨仅仅工作五年就从一个普通的电站值班员成长为电站技术负责人兼发电分场团支书记。那天,他一边带领我们下到位于地下70米的主厂房,一边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解,他告诉我们:二级电站最大坝高36.9米,坝顶长度135.2米,安装着两台国产的单机容量为8750千瓦的立式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这是一个举止十分得体的小伙子,当我们忙着拍照时,他便静静地站在一边等着我们;当我们要弄懂那些复杂的发电机工作原理时,他便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看着他年轻帅气却又不失英武的面庞,我打趣地夸他:“小杨,你太了不起了!技术娴熟,知识渊博!姐佩服!”谁知一句玩笑话却窘得他涨红着脸一边摆手,一边认真地说:“我不算什么的!我只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一员,我们这儿每个工人都很辛苦!可我从来没听见哪个人叫过苦、叫过累;很多时候,一顶安全帽、一身汗渍斑斑的工作服、一间高温闷热的机房、几台不间歇运作转的发电机组,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由于长期在高分贝的噪音下工作,很多老工人退休后要开着电视机才能入眠;我们的检修工作常常是在6千伏和220千伏的较高温度下完成的……”听着他饱含感情的讲述,我沉默了,是呀,我们平时享受着电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惬意,可曾想到工人们的付出?

人力车运输。(资料照片)

■调水的枢纽——进水口

进水口是一个地名,是一个水源中转站,作用是调节水位。通俗点说,就是当四级电站用水不够时,水便从进水口里的专门渠道流到四级;反之,如有剩余,自然从出水口流出来,汇成清泉。碧水银波,荡出缕缕思乡愁。于我,新奇之余,我更感兴趣的是进出水口所诠释的哲理和智慧:进水口的水,流畅自然,刚柔相济,点点滴滴,不争先,不抢眼,那是一种“云自无心水自闲”的悠闲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出水口连接着各级电站,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承载着精神和力量,这是一种力挽狂澜的魄力,是一种披荆斩棘的勇气,是一种拼搏到底的恒心,更是电厂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博大胸襟和坦荡情怀。在这里,永不褪色的记忆泛起点点乡愁。

伫立象鼻岭前,俯瞰滔滔的小江,想到2021年7月1日,三峡水利水电工程之白鹤滩电站建成,小江四级电站即将被金沙江淹没,有怅惘,亦有欣慰!站在历史的拐弯处,感叹自己曾如此幸运,还能见证今日之盛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