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以字行。别字仓石,号缶庐、苦铁、缶道人等。浙江安吉人。他是一位纵跨近、现代的杰出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均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当世誉为“四绝”。篆刻初学浙派,继法邓石如、吴让之,中年后摆脱藩篱,高扬一空依傍敢于创新的精神,以石鼓文神意入印开拓新境界,并使用钝刀切冲结合的刀法,创造出高浑苍劲、气势磅礴的新风格,把六百年印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直至今天,他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对国内外仍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缶庐印存》《削觚庐印存》等。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自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篆刻齐派创始人。早年曾业木工,二十七岁起习书画篆刻,刻苦自励,中年后,五次出游南北交友访艺,一九一九年起定居北京。解放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篆刻初学浙派,后取法汉凿印,采用《天发神谶碑》等方折字法入印,布局奇肆朴茂,单刀侧锋直下,痛快劲辣,自创一家,称誉印坛。有《齐白石印存》《齐白石诗文篆刻集》等。 赵时㭎(1874-1945)幼名润祥,字献枕,号叔孺,晚号二驽老人,斋名有娱予室、二弩精舍等,浙江鄞县人。生于四明望族,家学渊远。幼慧好学,青年时在福建著名收藏家、岳父林宅闭户三年,潜心研究三代吉金文字、唐宋元明古迹,识见大进,倾力创作,筑基深厚。后鬻艺沪上三十余年,以品学文艺,驰名海内。工四体书,精绘画。篆刻初取法浙派,后上溯汪关印风,力攻汉铸印与元朱文印,逐渐形成严谨醇古、雍穆超逸的印风,卓成大家。学生沙孟海、陈巨来、方介堪、叶潞渊等均为当代印坛名家。又精鉴别,金石书画收藏极富,且多名品精品。有《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赵叔孺画册》等著述。 责任编辑:朱小雨、高佳晨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