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cat1208 2019-02-02


一、


《倚天屠龙记》里明教的战士们在光明顶唱: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喜乐忧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最近脑子里经常跳出这句话,有多经常呢? 当我意识到,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结合后,有权有钱的人会永生成为神一样的存在,而绝大部分人则会沦为臭虫一样的存在。


我们已站在人类与后人类历史这一巨大分水岭的另一边,但很多人却没意识到分水岭业已形成,因为他们再也看不见人性中最为根本的部分。


何以解忧,对我们穷苦人来说,就是读书。


读怎样的书,其实都不重要,作为生活不重要,作为精神生活也不重要,你是海绵,读书是向你注水,注入什么不代表一定能挤出什么,哪怕什么都挤不出来也没关系呀,不是每个人都要过怎样的一生。



二、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为了理想可以“不知老之将至”,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


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子比较温和,只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比较激烈,他明确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在老子的眼光中,世界基本可以分为两相对立的二元世界,相反相对的事物都互相依赖着存在: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曲则全,意思是要达到一个目标,有时要到相反方向去,要具备相反的条件。反者道之动,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柔弱代表着初生,有无限未来,而过于坚硬刚强则接近灭亡之时了。老子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知雄守雌。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指未经砍伐加工的树木,素指未曾加工的布帛。


《老子》五千言,却看不到老子的身影,老子是纯然的智者;而庄子则情志兼备,通过庄子里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喜怒哀乐。


儒家要入世,就会有许多事迹留存世上。道家要出世,不以世俗事物为意,那自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儒家是进取的,是做加法。道家是退让的,是做减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儒家注重群体的关系,而道家则更注重于个体本身。



三、


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共德。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一书功在十表。读表就像身处高空乘风驾云,俯瞰大地。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嵇康说,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越名教而任自然。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汉末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


刘义庆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四、


心理学上将人的性格分成外倾与内倾两类,前者热情奔放如烂漫少年,唐人近之,后者内敛含蓄,是深沉的中老年,宋人近之。


李白出蜀之后绝无思亲之举,然而恰恰是这么一个人,写出了《静夜思》。


唐朝咏史多为两部分,一是咏三国,一般出于对圣君形象、英雄人物的景仰,偏重于政治,一是咏六朝,大多表达对六朝繁华的向往以及对这种繁华烟消云散的感慨,偏重于人性,此系韦庄所说的六朝如梦。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李商隐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苏东坡曾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的小乞丐,眼前见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王安石强调经济的增长,司马光则强调分配,不患寡而患不均。


司马光并不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土越大越好,因为他站在民生的立场来看待问题。


司马光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三家分晋之前称为春秋,之后称为战国。整部《资治通鉴》都体现出“良好的政治必须以良好的秩序为基础”的思想观念。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个世界之所以有意义,原因在于我们人类赋予了世界意义。


朱熹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知形相须。王阳明则认为知道一件事是必须做而且应当做的,就必然会马上落实在行动上,如果知而不行,不能算是真正的知,“只是未知”。


《红楼梦》由三组两两相对的不同的世界构成:大观园内外两个世界,贾府内外两个世界,以及神话世界与世俗世界。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单线,演变为多重主线和副线交叉并进,从大开大合的快速推进,变为日常生活的静水流深。断续结合,经纬交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对中国人来说,讽刺、调侃、揭露假恶丑,似乎还并不太难。而像这样写青春、写美好则难能可贵,甚至难于登天。



五、


永生或是死亡?苏轼早就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辛弃疾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来自王老 03:37



-------低调的分割线-------


在任何时代,

教育说起来都是一件高大上的事,

但却没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教得会的,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模因

可以说清楚一个个体的全部问题。


在任何时代,

想要抓住人性的弱点来赚钱都非常容易,

没有一点高级。

相反,想要建设一种文化,

耐心地拆除信息壁垒,

并且能够坚持下来,

那真不是一般的不易。


在任何时代,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

和花半辈子看不清的人,

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