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淋巴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淋巴瘤又称淋巴癌,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两大类,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乏力等症。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和不同的病理类型, 还可有其它相应的临床表现。 [0003]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由于淋巴瘤 90%以上在确诊时属中、晚期,手术机会多已错过,所以多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但放射 治疗、化学治疗毒副作用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人体许多正常的健康细胞,导 致患者新的化疗及放射性疾病,使患者心、肝、脾、肾及消化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身体各部位的正常机能减退,病情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控制和治疗;介入 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花费较大,很多病人承担不起。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成 本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其特征在 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猫爪草6~9、蟾皮4~7、石蝉草6~9、白芥子4~7、阴香 皮6~9、八角香兰3~5、虎杖10~13、阿里红1~2、扭肚藤10~13、青蒿3~6、金腰 草3~5、斑螯2~5、黄药子3~6、柴胡3~6、墓头回4~6、刘寄奴2~5、补骨脂2~ 4、茵陈2~4,蟾皮及斑螯单独焙干研细末,将余下的16味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 滤液,将蟾皮及斑螯细末加入滤液中并搅拌均匀。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8] 实施例1 : [0009] 采用猫爪草、蟾皮、石蝉草、白芥子、阴香皮、八角香兰、虎杖、阿里红、扭肚藤、青 蒿、金腰草、斑螯、黄药子、柴胡、墓头回、刘寄奴、补骨脂、茵陈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分 (重量份)每副为猫爪草7、蟾皮6、石蝉草7、白芥子5、阴香皮7、八角香兰4、虎杖11、阿里 红1、扭肚藤12、青蒿4、金腰草4、斑螯4、黄药子5、柴胡5、墓头回5、刘寄奴4、补骨脂3、茵 陈3。取上述18味中草药原料,总重量为202克,蟾皮及斑螯单独焙干研细末,将余下的16 味原料药加水1100~1300ml,浸泡2~3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60~70分钟, 去渣得滤液2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400ml,煎熬3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100mL左 右,共得300ml左右药汁,最后将蟾皮及斑螯细末加入药汁中并搅拌均匀,装入无菌玻璃瓶 内,密封瓶盖备用。 [0010] 本发明猫爪草治肺结核,疟疾,瘰疬痰核,疔疮。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对 肺结核、淋巴结核和多种癌症及淋巴瘤有疗效;蟾皮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墓头 回清热燥湿,止血,止带,截疟。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石蝉草治痈肿疖疮、水肿、跌打 损伤、哮喘、结核;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阴香皮温中,散寒,祛风除湿,解毒 消肿;八角香兰健胃消食,行气消胀,通气止痛,止呕;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 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阿里红具有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利尿之功效;扭肚藤清 热解毒,利湿消滞;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金腰草清热利胆,缓泻下;斑螯具 有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的功效;黄药子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柴胡有和解表 里,疏肝升阳之功效;刘寄奴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醒脾开胃的功效;补骨脂 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 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0011]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煎熬程序、 口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含量如下表所示。 [0012]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猫爪草6~9、蟾 皮4~7、石蝴草6~9、白芥子4~7、阴香皮6~9、八角香兰3~5、虎杖10~13、阿里 红1~2、扭肚藤10~13、青蒿3~6、金腰草3~5、斑螯2~5、黄药子3~6、柴胡3~ 6、墓头回4~6、刘寄奴2~5、补骨脂2~4、茵陈2~4,蟾皮及斑螯单独焙干研细末,将 余下的16味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将蟾皮及斑螯细末加入滤液中并搅拌均 匀。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猫爪草6~9、蟾皮4~7、石蝉草6~9、白芥子4~7、阴香皮6~9、八角香兰3~5、虎杖10~13、阿里红1~2、扭肚藤10~13、青蒿3~6、金腰草3~5、斑螯2~5、黄药子3~6、柴胡3~6、墓头回4~6、刘寄奴2~5、补骨脂2~4、茵陈2~4,蟾皮及斑螯单独焙干研细末,将余下的16味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将蟾皮及斑螯细末加入滤液中并搅拌均匀。本发明成本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
|
来自: 昵称14956499 > 《淋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