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2-02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不仅让国宝“活”了起来,也让国宝火了起来。

上周末播出的第三期《国家宝藏》开始走近拥有众多历史古迹的河南,河南博物院的三个镇院之宝分别是:妇好鸮尊、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就小编而言这期的文物比前两期的文物稍显陌生,最熟知的出土文物能撑起一座博物馆的妇好墓以外所知甚少,感谢这个节目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看完这期节目,也深感文物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比文物本身还要精彩万分。

一、妇好鸮尊。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对于中国古代知名的女将军形象,除了艺术作品中的花木兰、穆桂英,还有一位真实存在的人物——妇好。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既能带兵征伐立下赫赫战功。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又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一生比电视剧中的大女主还要牛气。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这么一位能干的妻子深得武丁的喜爱与尊敬,她死后武丁悲痛不已,所以为妇好建造了巨大墓穴,配备了丰富的陪葬品,这在商朝是非常罕见的。妇好墓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贝壳。数量如此之多,说妇好墓撑起了一座博物馆一点也不夸张。

二、贾湖骨笛。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贾湖骨笛出土于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见证,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节目中的这支是保存最完好的由鹤类尺骨制成的七孔竖笛,至今仍可吹奏接近七声的音阶,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可吹奏管乐器,很难想象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音乐在有这样的造诣。

三、云纹铜禁。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云纹铜禁是春秋时期的器物,之所以称“禁”,皆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因此颁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云纹铜禁采用失蜡法制造,这是一种精密铸造方法,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开了青铜器制造的先河。

《国家宝藏》第三期,这期文物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国家宝藏》第三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