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在腊月吃粥喝汤,就是为了在正月衣锦还乡

 昵称535749 2019-02-02
人总是爱面子的。

500

离过年越近,越能体会到一种叫做“过年焦虑感”的东西。上个月初,我在音频节目里和大家聊趋势,结果被顶得最高的一条评论,是下面这段文字:

500

为什么会有“过年焦虑感”?

是因为在这个假期里,一个人的日程是被高密度安排的:你必须去一个固定的地方,见一群固定的人,进行一些固定的项目,接受一些固定的询问,进行一些程式化的回答。你已经没有了对于美食或者新衣服的期待,也对这种缺乏自由度的相聚缺乏兴趣,你唯一能在意的事情只有——

面子。

前段时间,我这里的民警经常过来提醒,年关将近,记得关好门窗,因为,“没混好的人会偷一票回家过年”。

看到新闻里的偷盗抢劫案,小区里的阿姨妈妈也会发出评论:果然是要过年了呀!

这种现象就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过年”会成为一个犯罪的时间窗口?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都有。但还有一个原因——“面子”在这个时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要“衣锦还乡”,证明自己“混得不错”。

极端状态下,它会左右善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让人有些虚伪。

对那些虚伪,我并不讨厌。分享一个故事。

我微信好友里有一个做教育培训机构的助教,是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在他的朋友圈里,除了企业的广告信息,也有不少“高大上”的状态——

参加各种展会、各种论坛,添置了新衣服、吃了顿好的、去宜家买了储物柜……

我开玩笑说,从朋友圈里看,你们单位一点都没有遭遇经济寒冬,一个助教都能过得跟主教似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这是给我爸妈看的。”

那个储物柜1299,他搬回家的,是旁边199的那个。那顿在苏浙汇的聚餐照片,分批使用,零敲碎打发了一个月。

爸妈问,过得怎么样啊?他说,挺好的。好成什么样啊?你看朋友圈啊。真挺好的,我们身体也好,别挂念啊。你也注意身体,多休息啊。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哪有那么多“好”。夜晚的地铁里,有人拿着解聘通知;街角的麻辣烫摊位前,有人用电脑做着PPT;手机那边每个人都混得风生水起,而事实上,许多人只是报喜不报忧而已。

这几天,小伙子一边抢车票,一边打包各种礼物。在我看来,有些礼物太过浮夸,而且也未必要那么多数量。但“我妈说亲戚朋友里我混得最好,不多弄点肯定说我抠啊”。

我曾经反对过这种“面子”。我当时说,对父母来讲,子女能回家看看就是最大的安慰。就算“报喜不报忧”是一种孝顺,但也注意尺度。别搞得自己灰头土脸,苦不堪言。

有些评论也说,不要盲目攀比,“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观点和那位留言的网友一样,“平时抽十块烟,到老家就抽软中华了,还到处吹牛”,“太假了”。

好就好,差就差,老老实实讲嘛。

能老老实实讲吗?后来我接触了许多需要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有装修工,有洗车工,也有做公众号的,在直播平台当所谓的“网红”的……他们在腊月吃粥喝汤,就是为了在正月衣锦还乡,“把自己装扮成平时吹的那个样子”。

因为,“老老实实讲,除了让爸妈发愁着急,什么用处都没有”。

还因为,“村里都是势利眼,老老实实讲,家里人就会被欺负。回去显得光鲜一点,整整一年,村里人都会对我家礼让三分。”

撑这个面子有没有用?其实是真有用。

另外,那些一年就见一次的亲戚,一年就碰一次的场合,除了肤浅的结没结婚,生没生娃,挣没挣钱,很难有什么其它共性话题。的确有些亲戚会狗眼看人低,但也不能完全把它看做“利益的探究”。

这些话题很烂,但这是经过中国人长期验证的、能让不太熟的长辈和小辈沟通的、少有的交集。你不见得让人家谈移动互联网、新农村建设、短视频的发展与瓶颈、中美贸易摩擦……

其实人家也就是一个瞎聊天的由头,你不用太当回事儿回答。

你也许不太喜欢这样的场面。

但那就是过年的磨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