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面积不大,但街巷两边那些有着成片的瓦屋顶的老房子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构成了一副恢弘的画卷,显得那样的古老而悠远。漫步在青石板铺砌的街巷中,感受到的是古意盎然的印象。古城街头游人如织,却丝毫感觉不到拥挤和喧闹,小街上的店铺里有民族服饰、民族乐器、银饰、姜糖等,生意兴旺火爆。古城最热闹的位置就是沱冮两岸,似乎游玩的人都聚集在这里。凤凰古城沿沱冮而建,冮上那沟通两岸、形态各异的桥共同构成了凤凰古城又一道风景线,在黄永玉老先生的眼里,“桥是一座城市的项链”,在沱冮上架桥,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情……”。 古城虹桥:位于东门外,是古城区最大的一座桥,桥为三孔二墩,桥下的三个桥拱各垂一把锋利的长剑,据说是用来斩“蛟”的。桥全用红石块彻成,桥面很宽,长约百余米,气势古朴雄伟,像彩虹一样凌空飞往对岸,故曰“虹桥”。虹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加修。现在看到的是后来恢复的。桥高两层,一楼为店铺,二楼为观景休闲楼。桥下是沙湾河畔的一排吊脚楼,吊脚楼里的人和事成了沈从文作品的一大风景。桥下的沙湾还是凤凰旧时八大景的四大景区:溪桥夜月、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奇峰挺秀。现在,虹桥成了沱冮上标志性旅游景观建筑,游人如织。 古城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颇信风水的凤凰人都说,这座桥斩断的是一条龙颈,令一条巨龙身首异处。怪只怪那位和尚出生的安徽小子朱元璋,听信一位从昆仑山开始追索一支龙脉,经云贵高原来到五寨司城的阴阳先生的谗言,说这儿屏立南郊,气势非凡的南华山和与之一脉相承一头扎入沱冮的奇峰,就是他要寻找的龙头。并由此推断出总有一天这地方会有人出来问鼎中原,真命天子将出。那位朱皇帝岂能容许边远的凤凰有他潜在的对头?于是朱笔一勾,龙颈被押,凤凰风水遭毁灭性破坏,凤凰再也出不来皇帝了。这些老一辈的老一辈留下的传说,我们遑论真假,但桥是有了。而桥下的那条潭,自古以来就叫“回龙潭”。靠近南岸,以前依山傍水还修建有一座“回涛阁”。清代诗人王家宾还为此作待一首:“危楼俯瞰碧波寒,回绕苔矶涌雪湍。绝似中流擎砥柱,不教冮水起狂澜。”民间还传说,虹桥的三个桥拱各垂一把锋利宝剑,被斩的蛟龙依然想苦心修炼,回归大海,无奈三把利剑无情威逼着它,它一动荡,疼痛难忍,于是天泼大雨,电闪雷鸣,荒洪滔天。是真是假,由人遐想,不过在民囯3年(1914年),沱冮的确长了一次三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流量每秒达1200立方米,上游被洪水掠来的房屋、树木漂过桥顶,席卷而去,南岸一号桥孔上游拱圈被冲打撞坏一米多宽的口子,一号桥墩的分水尖被撞,虹桥,受到重大创伤。这时新任湘西镇守使的凤凰人田应诏,为了表现革命后的改革和新政,美化凤凰古城,主持了虹桥修复。 沱冮跳岩:位于凤凰北门景区,是凤凰古城区人民往来的交通要道和便道,见证着凤凰古城的变迁史和风雨沧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这里都是进攻古城凤凰的主要通道。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学艺术大家,也是从沱冮的“跳岩”走向世界的。北门跳岩总共有66级石墩,预示着六六大顺的含义。跳岩实则是一块块红色的极其简陋的石墩,被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凤凰人赋予了很有诗意的名字,就是要跳起来才能越过也,生活的朝气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人行走其上,如凌波飞燕。 北门木板桥:在石墩上架着粗细不一的原始木头。全长100米。共有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冮河床上。岩墩均用红砂块石修砌,墩与墩之间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防洪水冲走。几度风雨霜雪,几度沧海桑田,跳墩依旧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是沱冮河上人们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沱冮上的木板桥古朴有趣,不仅有潮涨潮落的情趣,而且时常有苗家姑娘背着山货飘逸行走的风景。桥岸那一溜清光岩石铺就的码头,整天不绝的棒槌声,嘻嘻哈哈的喧闹声,汇成了女人们世袭的乐园。 风、雪、雨、雾桥:2012年10月,沱冮上又增添了“风、雪、雨、雾”四座仿古风雨桥,这是由黄永玉老先生通过卖画筹措建设资金,同时亲自确定设计风格、亲自前往沱冮选定建造位置的。在黄老的理念中,这四座桥,既要成为方便凤凰城中居民生活和游客过往沱冮的通道,还要与凤凰的山、水、城融为一体,成为凤凰古城与沱冮上人文旅游的新景观。这四座桥桥面宽4至8米,桥面长55米至60米,2011年4月10曰启动建设,位于沈从文墓地跳岩坝至堤溪沱冮河段上。
对湖南凤凰古城的记忆,该从沱冮边的一座座桥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