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2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益友书斋 2019-02-03
 

书名: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作者: [美] 巫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552

定价: 1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简介:

艺术史研究中长期以“仕女画”或“美人画”来表述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样的术语不仅相对晚出,在形成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画科定位和评论取向,也无法囊括所有围绕“女性”产生的绘画作品。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作;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进而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书名:职业代表制

作者: 柳镛泰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中国的民主遗产

出版年: 2017-2-1

页数: 375

定价: CNY 89.00

装帧: 平装

简介:

本书希望借由职业代表制,来考察20世纪中国对民主主义的探索。职业代表的主体——职业团体,本是从事同等职业的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成立的机构,与以掌握政权为目标的政党截然不同。尽管如此,20世纪中国的职业团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谋求通过国民会议选出代表,并相信可借此代表国民、实现自身政治利益。它们是政党政治之外,观察政治史的另一个视角。本书介绍了近代职业代表制的萌芽、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与训政体制的关联,以及它在抗战期间及其后的继承、延续与发展。

 
 

书名: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

作者: 郑少雄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出版年: 2016-5-1

页数: 288

定价: 4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简介:

本书以康定明正土司作为研究对象,从末代明正土司的人生史,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和谐共生的内在机制。

 
 

书名:化边之困

作者: 王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上半期川边康区的政治、社会与族群

出版年: 2016-6-1

页数: 456

定价: CNY 12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简介:

本书所描述的是一项近代背景下的“改造边疆”的“实验”。它起始于清代晚期,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并且可能永远也不会结束。这项“实验”的内容繁杂,目标却非常明晰,就是在新的国家体制中给“边疆”和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寻找定位”的过程,正是现代国家“化边”工程的核心主题。

 
 

书名:讲故事

作者: [荷] 田海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副标题: 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译者: 赵凌云 / 周努鲁 / 黄菲 / 李瞳 译 / 黄宇宁 / 徐力恒 校

出版年: 2017-4

页数: 358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

简介: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种,为牛津大学教授田海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著作。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几种典型故事(谣言)的流变,如老虎外婆、樟柳神、旱魃、剪辫、后宫选秀等,并就其引发的恐慌及民众针对恐慌采取的应对之法,尤其是选择替罪羊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作者还分析了地方官员乃至朝廷对故事(谣言)作出的反应。本书通过对几种具体故事(谣言)的探讨,反映了口头话语、地方记忆的强大能量,体现了民众面对谣言时的自主性及其在重新构建地方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书名:鼏宅禹迹

作者: 孙庆伟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

出版年: 2018-3

页数: 622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联文史新论

简介:

本书持旗帜鲜明的“信古”立场,是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作者采用“历史语境下的考古学”研究方法,既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夏代的王世、积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从而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历史背景;又用“文化比较法”重点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诸遗存和二里头文化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科学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夏文化的开端和终结(即夏商分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夏文化应该包括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并通过对夏代社会结构的研究,对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属性做出新的判断。

(本书单书目由蓑翁从2月刊《读书》的书评和广告中提及的书籍里独立选出,各本书的版本信息和简介出自豆瓣网读书频道,部分简介出于规避营销化文风的考虑,略有编辑,供书友们参考。)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