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咨询:我患2型糖尿病已经五年,近半年,有几次从公园锻炼回家路上发生了低血糖,但是运动前的饮食和每次的运动量基本上没有变化,不知为何会发生低血糖。 问:我该怎么办? 答:人的血糖是很敏感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引起血糖较大的变化,比如同样的饮食会因为情绪、生病、天气等因素而出现消化吸收速度的不同,同样的运动量也会因为气温、精神状态、生病等因素而出现消耗能量的不同,所以每次运动后的血糖都可能存在差异。预防运动低血糖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勤测血糖和合理补充零食。 运动对于血糖管理至关重要,运动时肌肉会消耗自身储备的糖原,然后再消耗血中的葡萄糖,运动后肌肉还会继续从血中摄取葡萄糖来补充消耗掉的糖原,所以运动的降糖作用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更久。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进行户外运动的地方离家较远,因其特别需要警惕在回家路上发生低血糖,随身携带零食和血糖仪是必须的。下面讲一下零食该怎么吃。 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的是存在低血糖风险的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或格列奈类,运动前可适当吃点零食来预防低血糖。当然,是否需要吃零食和应该吃多少,这取决于运动前的血糖水平。(1)如果运动前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也就是发生了低血糖,应先按低血糖处理,即摄入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测血糖,如仍低于5.6毫摩尔/升,应再摄入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复查血糖,如此这般,直至血糖升至5.6毫摩尔/升以上,然后才能开始运动,否则很容易在运动中再次发生低血糖。开始运动后,还需要定时补充零食,如进行的是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可每运动30分钟补充10克碳水化合物,如进行的是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可每运动15分钟补充5~10克碳水化合物,如果进行的是高强度运动(如跑步),可每运动15分钟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当然这只是一个常规标准,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而调整运动中的进食频率和进食量。(2)如果运动前血糖介于5.6~13.9毫摩尔/升之间,是否需要运动前摄入零食应根据血糖水平、所用药物、运动类型与时长、身体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患者通过做好运动记录(记录上述因素、摄入食物量、运动后血糖等数据)来摸索自己的血糖变化规律,确定运动前血糖低于多少时要加餐来避免低血糖,超过多少时无需加餐否则运动后血糖会超标。运动中应如何加餐也需要自己摸索规律。总之,血糖监测是最有效的保障,除了运动前要测血糖,运动中也应至少每隔30分钟测一次血糖,不仅运动后要及时测血糖,如果运动强度大或时间长,运动后还要每隔1~2小时测一次血糖,如运动后出现不适,也应立即测血糖。(3)如果运动前血糖超过13.9毫摩尔/升,不仅不建议运动前加餐,还必须在运动前测尿酮,如果尿酮阴性,先补充200~400毫升水,然后开始低强度运动,如果尿酮阳性,则不可运动,应先纠正酮症。 如果未使用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除非要进行超过1小时的运动或极高强度的运动,否则通常无需运动前和运动中加餐来预防低血糖,也无需像上述那样频繁监测血糖,但为了安全起见,抽查一下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还是有必要的。 总之,运动时该怎么吃和平时一日三餐该怎么吃一样,都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调整的过程,但这些努力有助于控制血糖平稳达标,进而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以都是值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