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红楼、侃现实、品人生”系列中的一个题目,主要是说贾赦与贾琏父子俩的。最初想的是题目叫“贾赦比贾琏坏得多”。后一琢磨,觉得这个题目不妥,把贾赦与贾琏同放在坏人一类,虽然他俩是父子,但也有点儿太委屈贾琏同志。通读《红楼梦》,在经过对贾琏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后,我认为尽管该同志有缺点,犯过错误,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个好同志,和他那个坏爸爸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说贾琏好之前,先说说贾赦的坏。贾赦是贾母的长子,贾琏、迎春、贾琮的父亲。虽是世家子弟,袭一等将军之职,在朝为官,却贪淫昏暴,无恶不做,最后落得个家产被抄、革职充边的下场,成为葬送贾家继业的罪魁祸首。说起贾琏的坏,主要体现在四个“坑”子上。
坑老母
贾赦对贾母既谈不上孝,也谈不上顺,只是碍于封建礼教,呈呈样子罢了,其实内心对贾母怀有偏见,不满贾母偏向弟弟贾政,在一次讲笑语时变着向地讽刺贾母“偏心眼”。说起贾母“偏心眼”,读《红楼梦》的人一般都会对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感到不理解。荣国府内贾赦、贾政兄弟二人,贾赦是长子,又“袭了官”,而贾政是次子,只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贾赦比贾政地位高,应该住荣国府。可实际荣国府的主人却是贾政,贾赦只住在别府另院。贾母也只跟着贾政住。对于这一奇怪现象专字学者们有很多不同的猜测和解释,有说贾赦是贾代善和贾母的过继儿子,也说贾赦、贾政都是过继。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贾赦是庶出,是贾代善与妾生的儿子,古代宗法制度中有“立嫡不立长”的规定。以上解释似乎都不通,如过那样的话,贾赦就不应该说贾母“偏心眼”,能让你袭官也就很不错了。我的推测是:让贾政在荣国府住,完全是贾母的意见,知子莫如母,贾母对她这个长子的为人是十分清楚的,让贾赦当了荣国府的主人,上下不乱套才怪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老太太心中有苦楚,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贾母用人凭德的高明之处。无论母亲是否偏心,当儿子的也应该孝顺,然而贾赦却变着法儿的算计自己的老母亲。他身边本有一妻数妾,也清楚古稀之年的贾母离不开身边最称心可意的丫环鸳鸯,用王熙凤的话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他却还是硬让邢夫人去向贾母讨鸳鸯做她的小老婆。当听说鸳鸯死活不从时,竞亲自对鸳鸯的哥哥说:“自古嫦娥爱少年,她必定嫌我老了,大大约是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宝玉,只怕也有贾琏。果有此心,叫她早早歇了心,我要她不来,此后谁还敢收?此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她,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她细想,凭她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她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她。”多么狠毒。贾母听了浑身乱颤,说:“我通共剩下这么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坑老母亲不成,最终还是把老母亲的贴身丫鬟逼上了死路。
坑兄弟
贾赦与贾政两府的矛盾,是贯穿于《红楼梦》始终的一条很重要的主线。因为不满贾母偏向弟弟贾政,贾赦与弟弟贾政一直是貌合神离,时刻不在处心积虑地与贾政一府争权夺利,倾扎排挤。“鸳鸯拒婚”一事看似贾赦荒淫好色,想来个老牛吃嫩草,其实不然,一个隐藏的原因是他发现贾母偏心。贾母是贾府最有钱的人,如果她一偏心,以后在分钱的时候,势必多分给贾政,而少给自己。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环,除负责贾母的日常起居之外,还掌握着贾母钱箱的钥匙,对贾母的钱财了如指掌。贾赦迫不及待地提出纳鸳鸯为妾,主要是防止自己的资产流失,并借此控制贾母,打压贾政,夺回在家族里的权力。一招不成又生一招,在“痴丫头误拾绣春囊”一回中,邢夫人借助“绣春囊”事件,打压王夫人在贾府内的威望,同时也离间了王夫人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惑奸谗抄检大观园”,闹得大观园鸡犬不宁,风声鹤唳,也使贾府女孩子们的这片清洁之地风雨飘摇,从此走向了“各奔腾”之路。这期间,虽然贾赦一直未露面,和强娶鸳鸯一杵,此次抄检亦由邢夫人出面,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贾赦的影子。如果不是为的折腾贾政,他决不会允许自己的夫人这样做的。贾赦身为荣国府的爵位继承者,不是从整个大家族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一已私利,器量狭小,与自己的兄弟相争相斗,致使祖业败尽,家族消亡。使整个家族最后落得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坑子女
贾赦、邢夫人对儿子贾琏、儿媳王熙凤到贾政那边管家理财,自己这边一点光沾不上始终颇有微词,变着法地给儿子、儿媳出难题,书中提到贾琏和熙凤因资金周转不动求鸳鸯弄出点贾母的体己做抵押,这两口子知道后找了个借口敲贾琏两口子竹杠。更可气的是,女儿迎春长大后,因为五千银子,贾赦将她许给了孙绍祖,孙绍祖曾投靠到贾府门下,受到照顾,然而人性极坏,忘恩负义。“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贾母、贾政都反对这门亲事,碍于贾赦、邢夫人的“父母之命”管不了。最后被父母送入狼口,受到孙绍祖的百般凌辱,还指着迎春骂:“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就这样,落了个“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的悲惨结局。
坑百姓
一个连父母、兄弟、子女都坑的人,为官不可能不坑害百姓。一年春天,贾赦看中了几把古扇,家中所藏的扇子就都看不上眼了,便命人四处搜求,偏巧有一个石呆子,手中有二十几把古扇,全是湘妃、棕竹、糜鹿、玉竹的,上面都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知道后叫贾琏找到石呆子,出重金购买。扇子是石呆子的传家宝,多少钱也不卖。贾赦脑羞成怒,勾结贾雨村,巫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做了官价把石呆子的二十把古扇据为已有。真是“麻子叫门——坑人到家”。
通读整部《红楼梦》,没有找出贾赦的半个好字,贾母也厌恶地说这个儿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去做,却整日和小老婆喝酒”。如果这样也就罢了,可以推测的是贾赦还和平安州的地方官狼狈为奸,虐害百姓,弄得本来很平安的一个地方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后被以“交通外官”之罪弹劾,不但自已获罪革职,也连带荣国府被查抄家产,使整个祖业呈现出“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惨象。可以说,用“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这句歇后语来形容贾赦,一点也不为过。
说完了贾赦,再谈贾琏。在大多数人眼里,贾琏是一个不务正业、好色纵欲的纨绔子弟形象,背着夫人王熙凤找“多姑娘”、鲍二媳妇鬼混,还背地里包了一房二奶——尤二姐。但这只是看到了他的一面,没有看到他的另一面。应该说,贾琏同志是一个血肉丰满、有缺点也有优点的公子哥。从他的身上,我们也能读出隐藏于作者语句之中的人性光辉。
有能力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这样评说贾琏:“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助料理家务。”同知属五品,是个闲官。由于不肯读书,不求上进,在单位上贾琏属“跟吃跟喝没贡献”的主儿,但他也有特长,就是巧于言辞,善于交际。也正因为此,在贾珠早死,宝玉尚小,贾政又不惯俗物的情况下,贾母才把他从贾赦府里借到荣国府来当大管家,和王熙凤帮着料理荣府家务。对于贾琏同志在荣国府的工作表现,贾母、贾政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林黛玉回家探父,贾母坚持要贾琏护送;营造大观园,贾政放手交给贾琏。贾政到正在筹建中的大观园视察时,忽又想起一事,便命人去唤贾琏,贾琏赶来,忙向靴筒取掖内装的一个折略节看,回答了贾政的问题,这说明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态度,才使大观园没有沦为“豆腐渣”工程,向世人展现了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富丽堂皇、人间仙境般的大观园,并由此得到了贾府全体同志、到场的各位专家学者及中央高级领导贾妃等的一致好评。
有情义
贾琏确实好色,贾母骂他:“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是个见了好看的异性就想上的主儿。然而那个时代,又有那个有权有势的男人不好色呢?那个大户人家不是妻妾成群呢?他和那位同样好色的坏爸爸贾赦不同是,他和多姑娘胡搞,鲍二家的私通,都是两情相悦,并不像他爸爸那样强取豪夺。其实,贾琏也有他的难言之瘾,遇上了一个精明强干、争风吃醋的强势夫人凤姐,处处受管制,显得软弱无能,很长时间都是一妻一侍妾,就连房中侍妾平儿也难以接近,无可奈何只能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在把奴才鲍二家的老婆叫到自己房里私通时,正被凤姐碰上,惹出了“凤姐泼醋”的闹剧。鲍二媳妇上吊死了,她娘家要告状打官司,凤姐依仗权势分文不给。倒是贾琏暗中许了二百两银子,发送了鲍二媳妇,并用体己给了鲍二些银两,承诺帮鲍二说个媳妇,可见贾琏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凤姐得了严重的妇科疾病,再生育很难,在贾珍父子的撺掇下,他另置房舍,偷娶尤二姐,也燃起了他传宗接代的欲望。结果事情泄露,苦尤娘被王熙凤骗进大观园,设计凌辱陷害,腹中胎儿也被胡庸医用错药打掉,最后吞金自尽。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对二姐还是动了真情的。在长期受王煕凤压抑的情况下,他从尤二姐那里体会到了什么是体贴温柔。即使知道尤二姐已经失了脚
(与姐夫贾珍有一腿),也只说:谁人无错,能改就好。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男子少有的胸怀与大度。二姐死后,更是心怀愧疚,痛哭流涕,让平儿替他收藏着二姐的旧裙子作为纪念,并发誓要为尤二姐报仇,这是何等的情义!除此之外,同族的贾芹、贾芸等人求他在荣国府谋个差事,他也是一片真诚,竭力周全,令人可敬、可佩。
有原则
尽管贾琏在管理荣府事务时,干过违反财经纪律的事,如让林子孝把给鲍二媳妇办丧事的二百两银子入在流年帐上,分别添补过去,因事论事,这也是万不得已的事。从大的方面来说,贾琏同志还是个原则性较强的人。可以从四个方面说明:一是从贾母、贾政对贾琏的信任程度看,假如他贪污腐化,不讲原则,不可能得到二位明白正直领导的信任。二是凤姐挪用公款、放高利贷,贾琏一点不知道,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王熙凤清楚贾琏根本不是贪赃枉法的人,所以才怕贾琏知道。三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十五回)说的是寺中老尼姑托付王凤姐办事,王熙凤争强好胜就应下了,悄悄地让来旺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赶往长安县把事情办妥,自己受了3000银的贿赂。如果贾琏为官不正,作为夫妻,凤姐用不着背着贾琏,只说上一句话贾琏便把这事办了。四是荣国府被抄,主要因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而起,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贾政、贾琏的事。在抄家时,抄出了房地契及放高利贷的借据,也是王熙凤所为,从此他更加嫌弃凤姐,王熙凤也落得个“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
有底线
贾琏也是个悲剧人物。母亲去世的早,从小缺乏母爱,父亲贾赦是一个贪婪无耻的封建阶级末代子孙,继母邢夫人又是一个自私自利的阴险小人。俗话说:“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会跳神。”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贾琏同志没有学坏,始终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从这一点上讲要比王熙凤强得多。贾琏同他父亲的本质区别就是不做坑民害人的事,这也是他做人的底线。贾赦让他去找石呆子,出高价买石呆子家中珍藏的古扇,他也只是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人家该死不卖,他也不强逼,不做违法害民的事。当贾赦拿着扇子说为什么人家贾雨村能弄来时,他也回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坑家败业,也不算能为”,为此挨了贾赦的好一顿揍。宁可挨骂挨揍也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在不肖子孙众多的贾家大家族中,贾琏的做法真是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