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筒

 吴越尽说 2019-02-03

作者:宋月圆

 

那一只只或挺立在街头道旁,或守候在学校门口的邮筒,是我心中永不凋谢的风景。

邮筒情缘,起于书信投寄。小时候,父母两地分居,相互的联系主要靠书信。我随母亲生活,给父亲的回信,都是由我用并不通顺的文字写成,跑到街上邮局,投入邮筒,再傻傻地看一看筒眼,轻轻地摸一摸筒身,确认信件投到了里面,才会不舍地离开。每次上街,都会专门去邮局走一走,看到邮筒,幻想着那里面会有父亲给我们的回信。平生第一次收到情书,紧张又激动,辗转反侧后,轻手轻脚地把回信投入校门口的邮筒,就像把自己也投了进去,如释重负,然后是对邮筒长期的期待,等着来自远方的信息。

时至今日,位于流虹路上吴江存志外国语学校大门对面的邮筒,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是道路拓宽了,还是学校名称改叫了,依旧毫不动摇地坚守在那里。每天傍晚,总会有几位象棋爱好者,专心致志地下着棋,把她当成坚实的靠背。尽管她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箱为邻,可当路灯光投照到她的身上,折射的影子还是那么的端庄,继续储存着一批又一批少女的倾诉,寄托着一茬又一茬少男的期待。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习惯用手机和电脑来沟通信息。长期默默地驻扎在酒店、学校、街头的邮筒越来越少,这道曾经亮丽的风景,正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人们有了倾诉,才会珍惜春华秋实;心中有了期待,才会懂得冬去春将来。每道自然景色,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而亲情、爱情和友情却是人生中不可缺失的永恒。

邮筒,承载着我从小到大的情意,因而百观不厌,永远美丽。

吴江日报 2019-01-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