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忆是江南
久居城市,回到故乡,远离尘世的喧嚣,到乡村走一走,转一转。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老屋。 眼前的老屋饱经风霜,经过多年的风雨冲洗,早就破烂不堪。墙面上都露出了红砖。唯有门前那棵老槐树仍当老益壮,在微风中,好似在叙述着当年的故事。 老屋是爷爷留下来的,在我三岁的时候,他就因病离开了我们。这是他留下来的唯一遗产。房子虽然有点破旧,但空间比较大,四间大瓦房,够我们一家五口人居住了。房子布局合理,光线充足,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居住。房正中央大厅墙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寓意不忘共产党的恩情,给了我们幸福生活。几米长的台桌上放着一座观音像,香炉里飘着阵阵香气,父母都是信佛之人,每日点香拜供,祈祷老天保佑,全家平安。 早晨,公鸡第一声打鸣时。父亲就起床了,扛着一把锹出门了。母亲悄悄地穿好衣服,把我露出来的脚塞回被窝里。轻轻的走出去,把门掩上。从屋外的草垛里,抱一捆干草进厨房。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响起了母亲的忙碌声。屋顶烟囱冒出袅袅炊烟。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到我的床上时。我揉揉睡意朦胧的双眼。喊了一声:“妈”。没人应答。我穿好衣服,撒着拖鞋,出门找母亲。来到厨房,见母亲正用火夹子往灶膛里加草。炉火映在母亲慈祥的脸上。灶台上的大锅里正煮着山芋粥,散发出阵阵清香。母亲见我起来了,忙对我说:“快去洗脸,等你爸回来了,咱就开饭”。我提着裤子跑向屋后的小竹林。 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一大锅山芋粥正冒着热气。父亲忙完了农活,走进家门,站在门槛上,把脚上沾的泥巴磕干净。把锹靠在屋脚。去水缸里舀一瓢井水喝了起来。然后,端着一盆水蹲在门口刷牙洗脸。全家人洗簌完毕后,坐在“平衡木”宽的长板凳上。母亲拿小碗把粥盛好,放到每个人的面前。 “开饭了”。父亲不习惯坐着吃饭,总爱端着饭碗蹲在门口吃。时不时的,扔一块山芋给小黑狗吃,黑狗性急,一口吞下,烫得“嗷嗷”叫。我和妹妹哈哈大笑。母亲用筷子敲打着我们的碗:“快吃,等会还要上学呢!”说完,还把两个剥好的熟鸡蛋放在我们的饭碗里。当太阳出来时,全家人又各忙各的。我和妹妹背着书包已走在去学校的乡村田埂上。母亲则去厨房继续忙碌着。父亲背上药水去庄稼地打农药去了。 一天的生活开始了,当夕阳西下时。全家人又朝着一个叫“家”的地方走去,老屋里又传来了欢声笑响。 发表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