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真相:“草船借箭”主人公并非诸葛亮

 江山携手 2019-02-03

历史真相:"草船借箭"主人公并非诸葛亮

说起草船借箭,谁都会联系到千古奇人诸葛亮,那是《三国演义》中的神来之笔,把一代军师诸葛亮的智谋演绎得出神入化,令为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然而,《三国演义》终究为小说,在真正历史面前那是不堪一击,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如此,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草船借箭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那是在公元222年,孙权执撑东吴政权,曹操亲自带兵南下,两军在濡江口对峙,曹操率领的大军被孙权阻止在这里,无法前行,曹操便命军队安营扎寨,待机出动,便暂时坚守不出。孙权为了探察曹操水军的部署及虚实,冒险乘大船察看曹军水寨,不幸被发现。曹营乱箭齐发,箭如雨下,落在孙权船上。孙权虽未中箭,但面向曹营的船身,因落箭太多而倾斜,随时可能翻覆。千钧一发之际,孙权急中生智,下令调转船身,让船另一边受箭。没过多久船两边中箭的数量变得差不多了,船只平衡,恢复平稳。孙权就这样靠智慧不仅安然脱险,而且还意外获得曹军赠送的大量雕翎箭。后来孙权曾经再度乘船探营,当船接近曹营时他还令士兵大声擂鼓。曹营诸将领见状非常气愤,纷纷要求出击活捉孙权,曹操怕再上什么当,严令全军严守不动,更不得乱发一箭。孙权也不客气,随心所欲地四处游走把曹营参观了个够,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恋恋不舍优哉游哉地回去了。曹操见后无限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也许孙权到死都不会想到,罗贯中竟然将自己的伟大创举移花接木至诸葛亮的身上,还将自己的两位爱将周瑜、鲁肃羞辱了一番,如果孙权在天有灵,肯定要找罗贯中算账,要问他为何将自己和爱将的一世英明竟然算到诸葛亮头上。

然而,历史竟是经常重演,孙权借箭并未用草,只是用船,而且是临时生智,而后来的历史竟然真正上演了用草借箭的故事,但没有用船,那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叛军攻打雍丘,唐将张巡率军抵抗,被围困在雍丘四十多天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守城唐军的箭用完了。守城没有了箭,就如同现代战场上的士兵没了子弹。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张巡心生一计,命人用稻草扎成一千多个束草人,并穿上黑衣服。入夜后,张巡下令用绳子绑着千余稻草人,沿着城墙垂下。叛军发现有动静,以为张巡派出敢死队出城袭击,马上万箭齐发,不计成本不停地狂射。直到天快亮的时候,叛军发觉上当了,这才停止射箭。张巡守军将扎满了箭的稻草人拉上城来,拔箭一算,有数十万支之多。有了箭,唐军士气大振,守住城池打败叛军的信心空前高涨。张巡见民心可用,便趁热打铁,在第二天晚上再度垂下一些黑衣人。敌兵发现后,以为是张巡故伎重施,不仅不攻击,反倒开始嘲笑起张巡来。谁料,这些草人落地后,竟然变成了活人,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过来。全无防备的叛军被杀得大败,四散奔逃溃不成军。雍丘之围被解。

伟大的智慧总是被后人借鉴,并不断进一步演绎,历史步入到南宋,岳家军在抗金时,将军毕再遇演绎了一个用伞盖借箭并打败金军的故事。

同样是城池被围困、弓箭所剩无几,毕再遇想出的却是另外一个借箭招数。他命人做了一个豪华的伞盖(古代大官出巡时一种炫耀身份的大伞)。入夜,毕再遇命几个士兵举着伞盖沿城墙行走,并故意制造声音让金军的哨兵听见。围城的金将正在为如何破城发愁,忽然有人来报毕再遇正在巡城。金将大喜,擒贼先擒王,如果趁此良机射死毕再遇,那城池就不攻自破了。他马上派出了强大的弓箭手队伍,追着伞盖不惜一切代价集中猛射。持续了一夜的射击,金将以为毕再遇非死即伤,破城指日可待,可他哪里知道,此时的毕再遇正在组织军民收集城头上的箭,清点过后,总数竟达20万支。以为稳操胜券的金将再次发动进攻,可金军却遭到了围城以来最猛烈的痛击,伤亡惨重。遭到士气和人员双重沉重打击的金军,当天夜里就灰心丧气地弃城而去了。

好的计谋总被后人运用,而且更加出神入化,当年八路军在抗日期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自然就是在演绎“草船借箭”的故事,虽然道具也许不是用的草,也不是用的船,但内涵却是一样,都是孙权当年用船借箭的另一种形式,只是后人也许不知道是孙权的伟大的创造,还以为是诸葛亮的英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