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山 安徽黄山险峻雄奇的特质,钟灵毓秀的美景,是其他名山难以比拟的。我国历朝历代都有画家将黄山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张大千一生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并从“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寻找创作灵感, 追求“集传统精英和生活灵秀于一炉”。 ▲石涛·黄山 张大千受石涛的影响颇深,他对举世闻名的黄山也是情有独钟,曾先后三次登上黄山:1927年夏,张大千徒步登上黄山绝顶——光明顶;1931年9月,他再次登上黄山绝顶;1936年,他第三次登临黄山。
三上黄山游历与写生,他观察黄山烟云幻变之妙,从真实雄伟的山水中体验,穷究自然的奇诡谲变,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作。除此之外,他还篆刻了一方“三到黄山绝顶人”的印章,以志纪念。 ▲张大千《黄山天都峰图》局部 《黄山天都峰图》是张大千一幅作于1944年的山水画作。该幅以墨笔勾勒绿色着染,描画出天都峰奇险之势和少见的造型及空间。
作品构图宏大,笔法豪放,气势幽远,具有宋代的绘画风格。整幅作品画家试图通过画笔来追求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心境。图中侧锋用笔较多,笔线游走自如,带出动态中微妙的平衡,也增添了“黄山天都峰”的魅力。 ▲张大千 黄山文殊院 嘉德2011春拍 估价500万元 创作于1946年的《黄山文殊院图》,以水墨描绘黄山峰峦,绝壁峭崖,深谷幽涧。云雾如游龙腾舞,奇松彰显生命之活力。 该作品构图奇妙,结构完整,细节刻画把握准确,将山梁横断的形态延伸画外,画幅边缘自然截取,为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山石轮廓落笔有粗细断续之变,皴笔、水墨渍染结合。干笔敷色,清丽秀逸。局部皴擦,苍郁烟润。画面充满动感,仿佛奇松、怪石都在随着流云游动。
张大千画黄山,最得黄山的天趣。黄山的奇异景色深深地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去探寻其中之美,他曾经这样写道:“黄山无山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无奇不有。” ▲张大千《黄山天都峰图》局部 在山水画法上,张大千的皴法最为多变,或披麻、或折带、或斧劈……他都能融洽一体,高雅而充满韵味。
黄山是张大千纵贯一生的绘画主题,他在对黄山奇特风景的探寻和描绘过程中,走出传统,破格自立,其笔下的一幅幅表现黄山磅礴气势、雄伟姿态的画作,为他一生的绘画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