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zhanghong_3359 2019-02-03

量价关系,一直是投资者研究的课题。正所谓量先于价,成交量的变化迟早要在股价中体现出来。成交量是股市的原始动力,其变化能够直接反映出股市交易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市场运作过程中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情况。有经验的投资者都会把成交量作为观察市场变动趋向的先行指标,并作为投资依据的首选指标。尽管市场变幻莫测,成交量也有很多骗人的伎俩,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结合股价位置、成交量和股价的变化以及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就不难发现成交量的所代表的含义,并识破各类成交量的骗局。

成交量变化是所有炒股法里的最基本的一种,但是如何看成交量却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人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犯了一个很难被发现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往往被庄家利用,导致有时候理论并不能有效联系实际了,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参照物的选择问题。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比如,你用日线看成交量,将忽然放大或者忽然缩小来判断股市的趋势拐点,都是比较的前几日的成交量而言的,那是利好消息带动的,等你看到股价早上去了,短线根本没有炒作的余地。原理在于庄家要想提升股价,根本没必要放量拉升让你看出来,或者忽然一个缩量让你知道我要抬升股价了,这样也太小看庄了。同理,放到分钟线、周线、月线也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当然,这样看成交量也不是完全没用,起码对中长线炒股来说还是必不可少的,像我这样的短线玩家,很难通过这种方法收益,或者你碰到个玩短线的庄家,那就绝对没有用了,不过有另一种方法可以替代,而且经过实践,确实行之有效,先讲一下原理。分时图中,成交量是没有规律的分散的,但是在开盘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三十分钟里,成交量却是非常密集的,甚至达到了当天成交量的一半,其原因在于这两个三十分钟是多空力量的博弈期间,成交量越大代表多空力量的对比越大,谁能战胜对方,后期走势就是谁说了算。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通俗点说,如果多方想继续主动,就要放出一个量来试探空方力度,看对手的力量来衡量自己的胜算,如果放个大的量被吃掉了,说明空方的力量强了,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回避风头,躲躲再说,反之,如果放一点点的量就把空方打趴下了,那就没事了,继续涨吧。如何看这个量呢,其实就是开盘前三十分钟的成交量。多方每天都在试探,每天的成交量都可以体现出多方的试探成度,只要抓住这个量,然后辅助以方法,就可找到多空方的短线力量对比,顺势而为,就这么简单。


量价关系分析

1、地量地价

股价由高位经过一波长期下跌后,由于空方抛盘日渐减少,惜售心理日趋明显,而多方由于市场缺少赚钱效应不会轻易入场,这时就会造成多空双方交投清 淡,量能持续萎缩至地量,价格也维持在地价水平。此时往往意味着市场底部的来临,持筹投资者不必割肉离场,而持币投资者做好投资的准备,一旦市场出现放量 反转行情且趋势确立,则可以大胆入场。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2、量增价平

股价经过一波放量上涨后,在上涨的末期,成交量继续放大,高点迟迟不再创新高,只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区间,此时表明虽然多方投入较多的资金,但空方(多为底部获利盘)的抛压相当沉重,最终导致股价滞涨,意味着短期上涨已到尾声,随时有反转下跌的可能。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3、量增价升

在股价运行过程中,由于多方看多行情,主动持续性投入资金购入筹码,则表现出量增价升的健康态势,股价会伴随着量能的持续放大而继续上涨。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4、量缩价升

A、 量缩价升的第一种情况是指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当股价不断的创出新高,但所对应的成交量没有相应的放大,而是逐级递减,量价呈现量缩价升的背离状态,往往 意味着股价上升的动能不足,随时潜在着反转下跌的可能。(有的个股因为庄家高度控盘,在上升的过程中抛压相对较小,经常会持续的缩量拉升,但当到高位一旦 出现放量,也就是股价见顶的信号,要及时落袋为安,回避风险。)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B、量缩价升的第二种情况是当股价处于顶部,庄家开始派发一部分筹码造成股价下跌一波后,为了更好的完成派发而假性反弹拉升,以引诱散户跟进,此时往往价格上升,但量能不足,且当庄家出货完毕后,随之而来的是更为凶猛的暴跌。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5、量增价跌

A、量增价跌的第一种情况是当股价上涨一波后,在顶部放出巨量(通常是阴量),同时股价急剧暴跌,往往出现在股价下跌的初期阶段,空方疯狂的抛售。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B、量增量跌的第二种情况是,主力在底部区间吸入一部分筹码,然后利用已经吸取的筹码进行对敲向下打压,以砸出更多的恐慌盘(经常放量下跌),在底部吸取更多的廉价筹码。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6、量缩价跌

量 缩价跌是指股价在下跌的时候,伴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跌,成交量也在不断递减。在上升过程中的量缩价跌往往代表着阶段性的缩量调整,庄家惜售明显,仍有做多的 欲望;而下跌行情中的量缩价跌,则意味着多方不看好市场,无力承接,空方则是持续性抛售,但力度会越来越小,具体表现在缩小的成交量上,此时,市场依然看 空。


成交量波段实战绝技

根据上述量价关系的一些特性,在实战操盘中可以成功的进行波段操作,波段操作往往可以根据波段级别的大小分为大波段操作和小波段操作,下面分别详细讲解这两种波段操作的实战技巧。

成交量大波段买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股价经过一波长期的下跌,空方逐步减弱甚至衰竭,市场交投极度清淡,成交量萎缩到芝麻点量,然后量能逐步开始放大,股价开始止跌企稳。随着量能的不断放出,底部出现明显的量堆,并形成量三角托。股价与技术指标出现底部钝化或底背离。

股价底点开始抬高,高点也不断的创新高,同时,新高点对应的量能大于前高点的量能,呈现一波比一波放大的态势。中长期价格均线开始由下跌转为走平、抬升,趋势发生明显的转变

成交量大波段卖出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股 价经过一波长期的上涨,多方衰减,量能递减不足以配合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量减价升的背离形态,或者因为获利盘涌出抛压沉重造成放量滞涨的量价背离形态 股价与技术指标出现顶部钝化或顶背离 股价高点开始降低,低点也不断的创新低,同时,新高点对应的量能明显低于前高点的量能,呈现一波比一波递减的态势,形成量三角压 中长期价格均线开始由上升转为走平、向下,趋势发生明显的转变

百年难得一见的王者指标——成交量,堪称绝世极品!


怎样研判成交量的变化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下面,笔者就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1、温和放量。这是指一只个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续低迷之后,突然出现一个类似“山形”一样的连续温和放量形态,这种放量形态,还称作是“量堆”。个股出现底部的“量堆”现象,一般就可以证明有实力资金在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马上介入,一般股价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之后,股价会随量上升,量缩时股价会适量调整。此类调整没有固定的时间模式,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所以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分批逢低买入,并在支持买进的理由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用来等待。需要注意的是,当股价温和放量上扬之后,其调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点,因为调整如果低过了主力建仓的成本区,至少说明市场的抛压还很大,后市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2、突放巨量。对此种走势的研判,应该分作几种不同的情况来对待。一般来说,上涨过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尽,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而下跌过程中的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种情况是逆市放量,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这类个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投资者被套牢。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主力资金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并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而主力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得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各样的陷阱。因此应该全面考察该股长时间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间的关系,摸清主力的活动规律及个股的后市潜力,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我们介入或出货的时机。


巧用成交量的变化寻黑马

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是投资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筹较为坚决,则涨时大幅放量、跌时急剧缩量将成为建仓阶段成交量变化的主旋律。尽管很多情况下,主力吸筹的动作会比较隐蔽,成交量变化的规律性并不明显,但也不是无踪可觅。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观察成交量均线。如果成交量在均线附近频繁震动,股价上涨时成交量超出均线较多,而股价下跌时成交量低于均线较多,则该股就应成为密切关注的对象。因为,这表明筹码正在连续不断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从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时,必须结合股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因为绝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户,他们的短线进出,同样会导致成交量出现波动,关键是要把这种随机买卖所造成的波动与主力有意吸纳造成的波动区分开来。我们知道,随机性波动不存在刻意打压股价的问题,成交量放出时股价容易出现跳跃式上升,而主力吸筹必然要压低买价,因此股价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连续性。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变化和股价涨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那些股价跳跃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实的筹码集中情况。

成交量堆积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它对于判断主力的建仓成本有着重要作用。除了刚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个密集成交区域,股价要突破该区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为主力重要的建仓区域,往往可以在此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筹码。所以,那些刚刚突破历史上重要套牢区,并且在以下区域内累积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就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实力远胜于以往,其建仓成本亦较高,如果后市没有较大空间的话,大资金是不会轻易为场内资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积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谓“轻松过顶”,则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为,由于筹码已有大量积累,使得拉抬较为轻松。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不能创出新高,但无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时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股市整体走势趋弱时尤其需要谨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开始建仓后,某一区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则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越靠近这一区域,因为无论是真实买入还是主力对敲,均需耗费成本,密集成交区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区,累积成交量和换手率越高,则主力的筹码积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实力也较强,此类股票一旦时机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鸣惊人,成为一匹“超级大黑马”。


均线成交量结合看趋势

在技术分析领域里,移动平均线以它简洁明了的特点深受投资者的青睐。人们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来指导操作,特别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排列来判断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在西方国家一般认为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上为牛市。反之,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下时为熊市),以便调整投资者的市场思维,实施不同的投资策略。而在选择买卖点时则运用“葛南维八法”。移动平均线的优缺点:

优点:运用移动平均线理论,在买卖交易时,可以界定风险程度,将亏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趋势发动时,买卖交易的利润相当可观;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可以判断行情的真正趋势二、缺陷:当行情牛皮盘整时,买卖信号过于频繁,投资者无所适从;移动平均线的最佳日数与组合,确定起来十分困难;仅靠移动平均线的买卖信号,无法给予投资者充足的信心,必须依靠其他技术指标的辅助。成交量、股价、均线共同作用

为了投资者在运用移动平均线时能够扬长避短,从而发现成交量、股价、均线三者的共同作用,总结出:股价突破、支撑和压力的有效性与均线的角度和成交量有关。根据这一理论,投资者可以较为有效地实施正确的买卖策略。

突破: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成交量必须放大,特别是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时。如果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与股价的运行角度互反时,突破后的股价会有回抽的要求,当日成交量过大(当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时),若当日收盘为中线特别是光头K线出现时,这种反抽会发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

支撑:移动平均线能否对股价构成有效支撑,不仅要看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同时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动平均线是向上运行而股价回落,这种移动平均线的支撑力度就大于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动平均线,如果股价回落至移动平均线,发生支撑反弹时,必须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则投资者可视这种支撑为无效支撑。

压力:股指或者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出现的反弹,往往会遇上移动平均线的压力。这一压力的大小不仅与移动平均线的期数有关,同时还与移动平均线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关系。在反弹行情中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与股价或者股价运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压力就越大,特别是无量上攻移动平均线,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移动平均线对不同时期都有指导意义,只不过不同时期的均线的支压力不同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