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写的不是秋,而是一种精神,这首《秋词》让我们爱上秋天!

 tng1959 2019-02-03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诗豪”之称。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刘禹锡的一首绝句《秋词》,这首绝句最能体现诗豪的特点,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悲叹秋天的萧条凄凉,“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不是空言。从宋玉在酒店里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样的名句之后,曹丕《燕歌行》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到了杜甫不用说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又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了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个冷清秋的名字就是从这起的;词人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那个字怎么写呢?就是心头上的秋天啊;一直到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大家都很熟。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这个“排”字蕴含着深意,尽在不言中。而且因为这个“晴空一鹤排云上”,才“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鹤里面孕育的不光是诗人的诗情,还有他精神的化身。刘禹锡在这里简直就是直抒胸臆,说自己的诗情乃至自己的性情,情绪情怀都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所以字里行间那种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简直就是呼之欲出。于是这样的秋,那便有了神韵,这样的秋日胜春朝,那就是水到渠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所展现的,那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那种色彩的美,其实根本上突出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真是“一夕悲凉万古秋”。好多人受到刘禹锡这首绝句的影响,爱初秋的美,甚至比爱春天更多一些。

那么刘禹锡为什么能一反前人乃至后人的窠臼,把秋天写得这么美,这么超脱,这么昂扬呢?说到底,还是和他诗豪的性格有关。我们在之前说过,他和柳宗元是特别要好的朋友,都受“永贞革新”和“二王八司马”事件的影响,被贬谪地方,所谓“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柳宗元在柳州困窘之际,写下《江雪》,找回自己,与自己、与天地自然达成一个和解,再造自我。而刘禹锡怎么样?大多数人,在挫折中难免顺势而为,明哲保身,但是刘禹锡却是越挫越勇,尤其是他的那种情怀和性格,在挫折面前,在小人的刁难诋毁攻击及陷害面前,反而展现出一种伟大的真善美。

你看他后来由于《玄都观桃花诗》断送了仕途上的机会,被贬连州、和州。到安徽和县当一个小小的通判,按当时的规定,通判在县衙里至少能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但刘禹锡是政治打击对象,所以当朝权贵肯定有交代,到了和县,当地的知县那可就看人下菜碟了,看刘禹锡来了,就故意刁难他。先开始安排他住在城南,面江而居。古人是不愿意住在江边的,因为江边风大,潮湿,对身体不好。搁到今天那是江景房啊,刘禹锡就是有现代意识,他觉得住在江边很好啊,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很高兴,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你看你们把我贬到和州这个偏远的地方来,我脑海中的境界,不是你们这帮小人所能了解的。河州知县知道之后,顿时无名火起,你也不想想你什么身份?你也不想想你现在什么处境?这么牛气哄哄的,行,不给你穿双小鞋,你不知道路有多难走。这和州知县就吩咐衙役,给刘通判另安排住房,别住城南江边了,迁到城北,住房面积也相应减少,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住在城北,刚好有一条河,叫做“德胜河”。挨着河边,这一下刘禹锡也不生气,也很高兴,你看我从江景房,搬到了河景房,河边垂柳依依。刘禹锡知道这是当地官员在刁难他,但是刘禹锡的性格就是这样越挫越勇,你把我搬到河景房,行,他又写了一副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溧阳心在京”。他又把自己的胸怀气魄展露出来,结果知县知道了之后,气的直跳脚,行,你还以为我真治不了你,看来江景房、河景房都不能给,你不是写江,写河么,我把你调到一个没有江河的地方,把他就调回城中间来。但是,只给一间房子,这间房子小到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简陋至极,他还强迫刘禹锡必须搬到这个小房子里。

半年之内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从三室一厅到二室一厅到一室没厅,越来越小,最后仅剩斗室。想想这个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大诗豪,这次不写对联了,不写一句话了,提笔写下了千古名作《陋室铭》,而且刻在石碑上,就放在门前,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真是千古不朽之佳篇。我们真要感谢那狗官,不是他逼着刘禹锡,也写不出这样的千古名作来。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刘禹锡精神力量很强大,英雄本色,坚持做自我,宁做我,他在艰难的环境里,都能找到生活的快乐。在生命的光亮里,我们应该像诗豪刘禹锡那样,哪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也要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大家喜欢这首《秋词》吗?欢迎评论留言转发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