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这件事,被催≠悲催!| 米筐原创

 天侠论坛 2019-02-03

年度催婚大戏上演 来自米筐投资 06:39

▲米筐投资提醒:音频大小为9M

我想许一个愿

再过一两年,不管我依旧单身狗
还是身边多了一个陪伴的人
都不要我相亲或是非要催婚
我想要的爱情,不想将就
祝那些跟我一样大的男孩纸女孩纸都好运 
千万不要,我们的人生我们自己有打算
但愿如我所愿,但愿如你所愿 ……


1



春节的假期,闲下来的生活真是惬意。看着亲友群的聊天,随手翻了翻在外地读大学的表妹的朋友圈,看到上面这样一段温暖的话语,忍不住点了个赞。


苦于共同好友太少,不知道甜美温婉的表妹能收获多少个赞,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她,免得误会我刺探军情,只好用小赞先表明友军身份,徐徐图之。


翻看她的其他状态,多是转发学习资料、娱乐段子之类的,偶尔发个自拍,一切都是普通大学生的日常。


上个月还在转发四六级必过的图片,临近放假了却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发个请勿催恋催婚,看来是平时受到了这方面的压力。


想想自己读书时候,父母可没有给这个待遇。



2



查看最近的人口统计数据,男性比女性多了3164万人。而年轻群体的男女比例也是加剧失衡,以女性100位来计算,90后对应的是111位男性;00后更为夸张,对应了118位男性。


接下来的时间里,婚恋市场妥妥地更倾向于女方市场,年轻男士们配对到同年龄段的女士难度又变大了。


想想表妹还未毕业,去哪里工作也尚未可知,现在考虑相亲或者结婚确实还太遥远,实际效用远不如先过了四六级、拿到一些技能证书或者顺利毕业实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总是注重新鲜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发展,但是从传统意义上的父母观点出发,先成家再立业的看法仍然普遍,婚姻和家庭就是他们最大的安全感。


很难说谁对谁错,没有哪一条路被证明是优先级最高,人生该如何选择也没有达到一念之间的急迫状态。


热播剧《知否知否》中多次提及触龙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虽然天下父母都是为子女着想毋庸置疑,但是父母给的,到底是不是子女最需要的,或者是最想要的,却一直存疑。


难得表妹小小年纪已经懂得坚持自己想法,自己判断寻找。同时并不正面对抗亲人的意愿,而是采取互相成全祝福的方式。


个人情感类的敏感话题也能这样友好一致,结局大概率会是好事。



3



想起工作原因认识的一位女性朋友,十年前毕业于一个普通大学的会计专业。


工作后勤恳负责,忙碌间隙还各种考证,在换了两三家公司之后已经当上了在沪的某上市公司高管。唯一可惜的是,三十有余,依然单身。


私下里偶尔聊起此事,她的父母也没少催恋催婚,甚至数次言辞激烈苦苦相逼。


这位朋友开始还抽空约见几位,数次不欢而散无疾而终之后彻底放飞自我,在沉迷工作赚钱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如今的日子更是惬意,加班之后回到自己独力购买的小房子里,偶尔去健身房上几节课,碰到能用年假了就飞去外地爬山蹦极,朋友圈晒照除了自己就是闺蜜,根本看不到男人的身影。


问她是单身久了不想找对象吗?答曰并不是,等缘分吧,等着能看对眼缘的人出现。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样的姑娘已经是成功人士。出有车入有房,收入丰厚,时间不自由但是很值钱。一直单身一人,却难免令人遗憾。


但是人家又是活的通透的,年纪不老小却仍然相信缘分、相信爱情。


相比仓促步入婚姻然后鸡飞狗跳几年又迅速离婚的年轻人,自己负责自己一个人的精彩,已经是幸福得多。


任何时候,生活都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一生的路,世界的精彩只有靠自己行走才会发现。



4



在父母辈人的看法中,婚姻就是两个人相互陪伴着过一辈子,你要是问他们对于两个人为什么要在一起,多半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


大家被长辈逼婚的时候,如果你反问长辈,为什么要结婚呢?他们不会给你梳理婚姻意义,他们会说,因为大家都结婚了呀。


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现在步履匆匆,灯红酒绿,却很难遇到真爱。


而现代的婚姻制度,早已从制度化婚姻发展到陪伴式婚姻,而近年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现代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在外工作、赚钱养家,当评估对婚姻满不满意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在婚姻里面有没有成长,个人的想法、感受有没有在婚姻中得以表达。


这时候的婚姻就从陪伴式进化到了个人化婚姻。


现在的人们,早已发现了这个道理:没有适合结婚的年龄,只有适合结婚的爱情。



5



结婚不是百米赛跑,结婚也不是终点,不是谁早谁就是胜者。婚姻生活是一个新的开始,两个人要活的愉快,比一个人活得精彩难度更大许多。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现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相信这么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每个人都想要挑选属于自己的那个“有趣的灵魂”。以往我们文化中按部就班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传统就被抛弃了。


一面是家族生命周期的节律性高效发展,一面是个性化的极致生活体验。


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会选择后者。


想进一步探讨更多人生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