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璀璨的中华文明》潘长宏摄影优美作品(39)

 溱湖之恋 2019-02-03
最近,中国摄像师、摄影师潘长宏将陆续发表个人优美作品集

《璀璨的中华文明》

(家乡与祖国的美丽景色,让人百看不厌)

恒山悬棺与长江入海与湾处

 
 

山西省恒山悬棺

 

中国大陆共有六座悬空寺,当然以山西恒山悬空寺最为奇特!

北方的四座分别是山西恒山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寺、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青海西宁悬空寺;南方的两座分别是、云南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公元491),据说是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


悬空寺坐落于恒山之巅,是北岳恒山的名片。恒山是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切割形成的断块山,新构造运动使产状平缓的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快速上升,形成一系列陡峭、险峻的断层崖,以雄奇险峻而闻名。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南 5Km处的一个小的断陷盆地--金龙峡,其座落于峡谷西岸的古生代寒武系崮山组灰岩峭壁上。之所以建筑在崮山组地层中,是与固山组岩性密切相关的,固山组上下地层岩性均以中厚层碳酸盐岩为主,较为坚固,而固山组地层以薄层碳酸盐岩为主夹页岩,这样的岩性相对软弱,易风化崩塌,在上下厚层灰岩夹持下形成凹槽。悬空寺坐落于凹槽之中,凹槽起到了天然的保护作用,防风、防雨、防日晒。

 

恒山悬空寺左上方上游的河谷上修建了一座混凝土高坝,蓄水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峡谷继续淤积,以免悬空寺将来要“落地”。

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

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站在悬空寺上,向对面崖壁上望去,“佛”、“和”、“禅”三个朱红大字分外醒目,这简单的三个字分别代表了三家的精髓了。和字下的小字为“恒山为五岳之一,儒禅道三家并存,和乃人类永恒主题。”

著名的悬空寺远远看去,确如古人描述的情景:远望神楼恒山悬空寺仙阁,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而栖,疑是云涛飞瀑中的海市蜃楼;近观楼体空悬,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我们看寺院以雄浑高耸的翠屏山为背景,庙宇楼阁显得格外小巧秀绝,玲珑剔透。

《徐霞客游记》是这样记载的;“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五台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仰之神飞,鼓独勇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之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僧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可见,徐霞客见到的悬空寺非此一座,而恒山的悬空寺才称得上“天下之巨观”。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又名崇虚寺,是一处集道家之玄、佛家之空于一体的空中楼阁,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90年前后),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悬空寺的建筑特色是“奇、险、巧”三个字。

所谓“奇”,奇就奇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寺院选址定位上。悬空寺所处的翠屏峰,崖壁中间略呈弧形,整个寺院峭立于弧形凹崖之中,悬崖上部突出部分像一把天然大伞将整个寺院罩在里面,既避免了风侵雨蚀,又使阳光很少暴晒。悬空寺背靠翠屏峰,面对恒山主峰天峰岭,取“后托西天佛境,前拱恒山主庙之势。”全寺以木质结构为主,依照力学原理,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紧连。立明柱借岩石暗托,凿洞穴插飞梁为基。整体布局以主楼为中轴,以分散求变化,以集中求联络,明虚暗实,虚实相生。寺院最高处的三教殿距谷底约百米左右,登临此处,令人惊心骇目。

所谓“险”,是指悬空寺整座建筑险中见悬,悬中有险。悬空寺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空悬,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悬空寺“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施工时,先在崖壁上凿好方洞,再将飞梁插入孔穴,插进山里的一头支撑着楼体,露在外面的部分便是楼阁基础,重心在山体之上。在楼阁的出檐处竖起一排长长的支柱,远远望去,似乎整个楼阁全凭木柱支撑。这不仅是设计者给人设置的一种险中见悬的视觉冲击,关键时候还起实际作用。木柱晃晃悠悠让你为之咋舌,然而一旦游客增多,负荷加大,这些看似瘦弱的木柱便会负起一柱顶千钧的作用。

所谓“巧”,巧就巧在别具匠心,巧妙布局。悬空寺所处的空间有限,建筑面积只有500多平方米,只及三户居民住宅的面积。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因岩结构,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巧妙地把寺院立起来。楼阁位置高低不一,就用天窗、石窟、栈道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行走在寺院内,虽然感到房屋空间狭小,但廊、阁、过道都很做得非常精巧,各项功能样样齐全。上下楼梯很小,仅容1人通过,为了牢固和防滑,楼梯踏步上都安有铆钉,游客走在上面感到很踏实。外挑走道,最狭处只有50多公分,但能容人通过。站在走道上向下面观看,危楼欲倾,确实有点悬。小小悬空寺门票要卖100多元/人,虽然有点贵,但从上到下走一遍,却也感到太值得!古代的建筑师能在这么一点点空间内,建起了山门、钟鼓楼、过殿、大殿、配殿、耳殿、藏经阁等,具备一般寺院应有的形制和规模,小巧玲珑,精致无比,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德国一位建筑学家在参观悬空寺后曾经感慨地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看了悬空寺,才懂得毕加索所说的,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从宗教的角度看,悬空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把”儒、道、佛”三教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全寺主要殿堂十七处,其中佛教十一处,道教五处,三教合一的一处。佛道儒三家争斗了几千年,曾有多少风云际会的人物想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而没有做到,悬空寺顺应历史的潮流完成了这一使命,建成了罕见的“三教殿”,使儒、道、释三家祖师同居一室,可以说是悬空寺在宗教领域的一种创新。这里有佛教的善男信女来朝山拜佛、许愿还愿,也有虔诚的道教弟子前来讨卦问卜、烧香进表;还有儒家的文人雅士前来朝拜宗师,以期金榜题名,各敬所尊,互不干涉。三教合一既得民心,也为历代皇室所倚重,这也是悬空寺在历代战乱和政权更叠中得以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亦险亦奇的悬空寺吸引历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前来登临,留下了不朽的题刻和诗文。大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同好友元演登恒山,当诗人置身悬空寺下,仰望琼楼仙阁,惊叹寺院之奇险,挥笔题书“壮观”二字,并刻石置于楼阁之下作为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右都御史郑洛作《过悬空寺》诗二篇,刻成诗碑保存于寺内。其一: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籟动禅空。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其二: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步禅关最上乘。

本博主曾经游过天下寺庙无数,游过之后便无记忆;唯有悬空寺,游过之后日日夜夜耿耿于怀!此处不看,终身遗憾!

恒山悬空寺,仰之神飞。栈道下方的立木,柔细且可晃动,没有支撑的作用。以前也没有这6根立木,旅游开发后,加了6根立木,在视觉上增加了安全感,实际上没有支撑作用。起作用的是插入岩壁中的横木。横木梁又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悬空寺共有这样的横梁27根,这些横梁才是挑起整座楼阁和栈道的关键。在楼阁下方的立木正好顶住横梁,几乎无法移动,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恒山悬空寺距大同南大约65公里,悬挂在崖峭壁间,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还未登临,在崖下往上一看,心情便激动起来。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悬空寺整体格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而是巧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殿阁撺掇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令人叹为观止。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可见当年建造者下了大功夫。

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中,建造年代较早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公元1173年,德国利希腾斯坦城堡始建于11世纪,而建造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悬空寺比之早了700多年。老外对中国人当年的创新精神自然十分敬而佩之啦。

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可不是现任某领导人题词,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怪不得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细细观之,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哦,原来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支撑悬空寺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走在上面人似乎与寺一起摇晃,十分悬乎。但你要知道,悬空寺飞梁和立柱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挂在悬崖上,均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建造。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布局紧凑,错落相依。让你不服气不行。

悬空寺历经1500多年风雨、地震等灾害的侵袭,竟保存完好,的确是华夏文明的奇迹。

悬空寺给我们透露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国各种宗教之间相互融合其实早在北朝时期,也就是悬空寺的始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悬空寺而言,虽然名为“寺”,却佛道儒三教合一,时僧时道,僧道融合。这种文化包容性召唤了众多不同信仰的中外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每天在只可一人通过的细路小径上挤满了参观者。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有90(常年的河床淤积,到今日仅剩58米了)。浑源县当地老百姓中流行的民谣唱到“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掉”。

悬空寺虽幽居深谷,但近有恒山水库依傍。恒山水库蓄水1300万立方,浇灌着五万余亩良田。夏日,两侧青山侧立,黛色的山峦在水库中显出倒影。水色清碧,涟漪累累。到溢洪闸全开时,峡谷内飞流喷涌,山水相交,浑然一体,给悬空寺的奇景更增添了秀色。

北岳恒山,是中国五岳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恒山山雄地险,横贯塞上,西衔雁门关,东连太行山,南接五台诸峰,北控塞北盆地,山峰绵延,奔腾起伏,横跨 250千米,号称108峰。主峰位于山西浑源县之南,由两座山峰组成,东为天峰岭,西称翠屏山,海拔高达2017米,为五岳之最,号称"入天北柱"。两峰对峙,耸入云天,万年的沉默摒弃人世诸般滚滚红尘;两旁绝壁,刀削斧劈,天工开物终显造化之伟力;中间为金龙峡,浑水从峡中奔流,歌唱着大自然本真清纯的生命韵律。峪谷极为幽深,蔚为天险奇观。 北岳恒山很早就被载入史册,注了"岳籍"。《尚书·禹贡》中说:"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周礼·职方氏》中又言:"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山海经》中称恒山为"北岳之山"。而真正在历史上为恒山"定位"的,还是汉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道:"北岳,恒山也。"因为它位居北方,为万物所伏,系恒常之所,故称之为恒山。相传远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浑源,见此山气势雄伟,若北天之门,遂封为"北岳",成为北国万山之宗主。独特的地势和悠久的历史,使恒山留下了众多文化奇迹,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胜区。

沿着水库坝顶漫步向东,穿过隧洞,大约走2000米,有一岔道口,往北便是通向天峰岭的山道。顺山道向上,可见突兀山峰峭壁上刻着遒劲有力的“恒宗”两个大字,气势雄伟磅礴,一个字足足有30平方米,字形雄健,刚劲有力,给人以大气恢宏之感,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大字”的根致,也恰好象征着恒山气势磅礴的天然神韵与丰姿。在如此陡峭的石壁上能雕刻这样的巨匾,实在不是轻而易举之事。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石匠艺人本领之高强。游人到此,无不为之而惊叹。 在大字湾前面的梁上,伫立着四株形态奇特的唐代古松,名曰“四大夫”。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

“虎风口”。这是一个峰回路转的陡峭路口,刮起风来,声如虎啸,所以取名“虎风口”。游人至此要分外小心,否则就有被吹落悬崖的危险。可是,就在这风口路旁,却有一株苍劲古朴的松树,名叫“梵宫悬根”,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松树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同时,也给众多攀山的游客,以一种强劲坚韧的人格启示,堪称恒山一奇景。

由虎风口向前,不久就到了“果老岭”。赵之韩在《果老岭》诗中写道:“一岭迢迢古树多,仙人览胜此经过。秋苹春草年年发,不见重来奈若何?”吟叹着北岭的秀丽和对仙人的追怀,也溶入了诗人睹景后心旷神怡,飘然欲仙的感受。岭上那弯弯的小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连接而成。其中有一块硕大无朋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大石坑,但看上去却很像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脚印。原来,八仙之一的 张果老,最初隐居在中条山,自称出生于帝尧丙子年。唐朝武则天听说他很有道法,便派人去请他,他却假装死了,后来有人在恒山由又看见了他。唐玄宗李隆基做了皇帝,好仙喜道,又派人去请他,这次他应召到了京城。可是他很不习惯,在京城呆了不久,又回山去了。人们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被列入了八仙。有一次,张果老倒骑毛驴来到此岭,因坡陡路滑不能前进。他仰天长叹,束手无策,只得跳下驴来,牵着毛驴一步一步攀行而过,在这大青石上留下了斑斑印痕,这就是有名的“张果老留痕”的故事。

过了果老岭,很快就到了北岳建筑规模最高最大的“朝殿”。“朝殿”又称北岳庙,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依傍山势而建,负崖高耸,列于阜上。古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形容这所庙宇“上负绝壁,下临宫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堂。步入山门,迎面就是那徒若天梯的石阶,共有百余级,每级高达60厘米,宽约25厘米,脚踏面向前倾斜40度,所以显得格外险陡。登上石阶,便是朝殿,殿内正中端坐着北岳大帝。殿前众多的石碑和牌匾,记录着北岳庙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其中元代铁铸菱形云碑等,都是很名贵的文物。北岳庙的右下方有两口古井,两者相距不过1米,而水质一苦一甜,区别极其明显,被称为苦甜井。甜井很深,从不干涸,水味清冽甘甜,道家弟子奉为圣水。唐玄宗曾为甜井题匾,名之曰:“龙泉观”。今苦井已被填塞,甜井依然存在,想是人们均有追求甜美生活之愿。北岳庙的西侧有一块“鸡叫石”,长40厘米,宽30厘米,击打其上便作鸡叫之声。清晨敲击鸡叫石,引起山谷回声,如群鸡争鸣,所以被称之为“金鸡报晓”。据地质学家考察,此石可能刚好位于群山之焦点处,故一拍即有回声。这是恒山特有的音响之美了。北岳庙的寝宫,隐于幽深之处,嵌于石窟之中。而三清殿,则巧妙地建在绝壁之上,下面则是万丈深渊。魁星阁,独立于险峰,而与北斗相应。明朝李梦龙曾赋诗一道《谒岳庙》:

“嵯峨恒岳锁云中,望秩何车有閟宫。片面飞来明月冷,六龙归去碧山空。松杉晚挹浮岚翠,殿客晴摇旭日红。敬谒瓣香修岁事,满庭霜叶起秋风。浑源南去是恒山,路阻千岩万壑艰。一自重华移望后,便传飞石落人间。彩云缥缈龙旌远,紫盖茏葱鹤驭还。时雨时肠帷帝念,愿分和气散尘寰。”

围绕着北岳殿周围,尚有不少建筑与名胜。元灵宫,在恒山主峰左侧,离北岳庙不远,也是有名的北岳祠庙之一。该宫倚岩为壁,内外共有三进。山风一吹,炉烟四散飘溢,祥云笼罩。早晚不断的钟声,轻轻地敲打着空寂的山峰,倍添静穆之感。殿阶有98级台阶,两帝栽植着松柏,至少也有500年的树龄,历经四季的轮回,依然苍苍郁郁,分行鹄立,像两排忠实的侍臣。

从北岳大庙再奋力向上,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艰苦攀登,便可直抵恒山主峰之巅。明朝大文学家李梦阳,登上北岳主峰之后,即兴赋诗三首《北岳》,其中一首写道:  “天高西北还乔岳,下视东南尽大洋。玄武苍苍气流黑,扶桑滚滚涛浮黄。回岩日射千松暗,绝顶风来六月霜。安得移将万人石,顿令炎海坐清凉。”道出了峰顶万千的气势和奇绝的美景。

站在北岳恒山之巅,极目远眺,峭壁林立的群峰,辽阔的大同草原,远近高低景色尽收眼底,真可谓:“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  难怪古人赞道:“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在灵境在,地位岂合他山尊!” 

《徐霞客游记》是这样记述他登恒山的: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相传真定府(今河北省真定)恒山从此飞去。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桠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视余前上隘,中止隔崖一片耳。下山五里,由悬空寺危崖出。又十五里。

停车场附近的广场上立有一尊张果老石刻雕像。张果老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雕像旁边有介绍:张果老,原名张果,曾在道家第五洞天恒山修练。恒山上现有果老岭、果老洞、通元谷等景点。张果老隐居在中条山中,往来汾、晋,闻得长生秘术。有耆老云:儿童时见之,已言数百岁。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女皇武则天想召见他,果老恶则天女皇之名,不愿奉召。于是,当着使者的面,死在妒女庙前,时值盛夏,尸体很快腐烂生蛆。使者还朝,如实相告。则天信其死,便不再访寻。40年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有人在恒山又见到张果老,恒州刺史韦济闻讯后,向皇帝上书。玄宗派中书舍人徐峤、通事舍人裴晤,先后两次上恒山面请果老,果老感于玄宗求贤心切,便应召入宫。玄宗以佳宾之礼将他安置于集贤院,赐号“通元”先生,向他请教长生不老之术。然而习惯于“餐霞断火粒,青松养身世’的张果老,却住不惯京城闹市,多次请求返回山林。玄宗见强留不住,便赐衣还山。从此,张果老在北岳恒山悠然自得,云游四方,与众仙相聚。成为民间一段美好的传说。

恒山海拔2017米,为五岳之冠。传说4000多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便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游过恒山总的感觉恒山雄奇陡峭,山势险峻,而树木并不繁茂,看上去少了点生气。这可能与北方地区的干旱有关。也见山中有几棵参天大松树,挺拔有力,长得很好。据此推测,古代恒山上的树木是比较茂盛的。由于历史上北方长期战乱,对树木砍伐多,培植少,加上天气干旱,树木生长慢,造成恒山上树少石头多的囧态。

 

这是长不工的第一湾处,如此壮观,你看过吗?
 

这是长江入海口,太让人吃惊了,如此美丽如画!!
 
 

这是万里长城的一角。

 
 

这是在岳阳楼上看八百里洞庭湖。隐隐约约年见洞庭湖上泛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