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痛风

 昵称14956499 2019-02-03
​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中老年男性常见的 一种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夜间突然发作的单关节红肿热痛 为特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见多个关节受累,发作频,缓解期缩短,甚至发作后疼痛也不 缓解。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数的增加,该病发病 率正迅速增高,疼痛剧烈且反复发作,已成为困扰痛风患者的一大严重问题,不仅严重影响 了患者及家属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且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0003] 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无根治方法,急性发作期常用非留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素 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痛风患者往往伴随肾、心血管、胃肠道疾病,以及上述药物带来的腹 泻、胃肠道出血、心肌梗死、肾损伤等限制了西药的使用。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痛 风"、"白虎历节"等范畴。所以,探索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发明人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应用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 优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 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组 成:熟地25-40份、地黄25-40份、鹿角胶12-25份、益母草25-40份、穿破石12-25份、独一味 12-25份、山药12-25份、炒芡实12-25份、人参10-25份、制鳖甲6-15份、煅牡蛎5-10份、桑螵 蛸5-10份、当归12-25份、白芍12-25份、醋香附12-25份、天冬12-25份、川考12-25份、银柴胡 2-8份、甘草3-6份。
[0006] 优选的,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熟地30份、地黄30份、 鹿角胶20份、益母草30份、穿破石20份、独一味20份、山药20份、炒芡实20份、人参15份、制鳖 甲10份、煅牡蛎8份、桑螵蛸8份、当归20份、白芍20份、醋香附20份、天冬20份、川考20份、银 柴胡4份、甘草5份。
[0007]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药制 剂制备成临床上适宜的制剂。所述的制剂包括胶囊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或 滴丸剂。
[0008] 优选的,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将 各原料药粉碎,过筛,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0009]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2) 将山药、炒芡实、醋香附、天冬、川芎、人参、当归、白芍、制鳖甲分别粉碎,备用; (3) 将熟地、地黄、益母草、穿破石、独一味、煅牡蛎、桑螵蛸、银柴胡和甘草用水提取两 次,每次0.5-3小时,过滤,减压浓缩至稠膏,备用; (4) 将鹿角胶粉碎后与步骤(2)和(3)所得到的产物混合均匀,加入鹿角胶粉碎粉和药 物制剂辅料混勾制成制剂半成品,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成品。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中的应 用。
[0011] 痛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痛风、历节风等范畴,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器 日衰,加之嗜酒、恣食肥甘厚味,致脏腑功能失调、清浊代谢紊乱。嘌呤为其病理产物,属于 祖国医学"浊邪"范畴。发明人结合大量临证实践中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 发展的病机关键,本病以脾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 标实。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升清降浊,交通上下,维持"清阳 出上窍,浊阴走下窍"的气化功能。如脾失健运,气化失司,则会导致水湿停留,产生水、湿、 痰、浊诸邪。代谢后产生的浊液,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肾,经肾气的蒸化、开阖,清者再由脾 气的转输作用上腾于肺,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则化为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在饮食 物当中,肥甘厚味过量,最易招致湿热稽留,其原因除脾运不及外,更主要的是肾的降浊功 能失常。《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如若脾肾亏虚,或饮食劳欲损伤 脾肾,脾之运化、转输及肾之蒸化开阖功能障碍,不能胜任升清降浊之职,湿浊滞留郁而化 热,湿热流窜于筋骨,注于关节,气血痹阻不通,故骨节肿痛。可见,只有肾阴肾阳协调平衡, 肾气的蒸化开阖和推动作用发挥正常,升清降浊功能才能得以有效调控。否则浊阴不降,留 滞体内,反成隐患。因脾虚生湿太过,不能化精纳肾,肾虚降浊不及,湿浊内盛而困脾,脾肾 两伤,致使病邪得以窃居体内,反复作祟。
[0012] 肾藏精,司二便,一方面司二便的功能正常与否依赖于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另外 与肝主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致脾失运化,肾精亏虚,可引起尿酸的生成 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而这正是导致痛风的必不可少的病理过程。临床上,或 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伤脾或长期情志内伤,肝气郁滞,气机失调,或纵 欲过渡,肾精亏虚,或年老脾肝肾功能失调,湿浊内生,久蕴不解,酿生尿酸浊毒,蕴久化热 生痰,变生痰瘀痹阻肝脉关节而成本病。男子常常相火妄动,肝木侮土,则土衰而水浊,或扰 动精室,而致肾精亏虚,肝脉失养,而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肾精亏虚,产生尿酸浊邪,而女 子属阴,其性沉静,相火不易妄动,且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先后天互养,脾不易虚,到更年 期后肾精始亏,肝脾肾功能失调,这可能是痛风发病男多于女,其比约为20:1,年龄多在40 岁以上,女性往往在更年期之后发病的原因。《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主筋,诸筋者,皆 属于节"。清·刘默在《证治百问》说:"肝藏血,关节乃筋脉之总会,痛风本肝经血脉,中风热 湿火,稽留与关节之间,肿而且痛,屈伸艰难"。《类经》曰:"足厥阴之的筋病,足大指支,内踝 之前痛,内辅痛。"所以,临床上可见痛风关节炎患者多数半夜因脚痛而痛醒,因"行于阴 也",半数以上首发于足晦指,而在整个病程中约90%患者指被累及,跖趾、踝、膝、指、腕等关 节亦为好发部位。
[0013] 在痛风发病过程中,夜半居多,说明病在血,当有瘀血阻络。痛风反复发作,经久不 愈,符合中医"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之观点。湿浊凝滞于经络关节,影响血行,久之血脉瘀 滞,瘀血阻络。湿浊久郁可入里化热,阻碍气机升降,血行郁滞,久而致瘀;浊瘀流注经络、肌 肉、关节,痹阻脏腑经脉,可出现关节僵硬畸形,舌质紫暗,脉涩等,此乃浊瘀交结而致。瘀血 既是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可出现于疾病的任何时期, 尤以中晚期多见,可以贯穿痛风发展的始终,导致病情迀延。
[0014] 综上所述,"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本病以脾肝肾亏虚、气血 不足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肝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 瘀交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大多数痛风患者,都是脾肾不足,无力排污泄浊,所以,滋补 脾肾,非常关键,本发明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辅清热利湿,化瘀祛浊之品,此方又配 合有梳理肝经的药物,更加适合,因为痛风多开始发作于脚的大拇指,此处正是肝经循行的 位置,两者刚好契合。本发明不但要采用活血止痛缓解症状,祛浊(降低血尿酸)以清血,泄 浊以治标,而且要采用以健脾益肾、调肝理气、补血养血以治本,防止痛风复发,以从根本上 达到治愈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
[001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配伍依据: 本方以补血益阴的熟地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川芎、独一味活血行血、消肿止 痛,益母草行血养血、利尿消肿,穿破石祛风利湿、活血通经,充分发挥活血养血的功效为臣 药。人参、山药、芡实健脾益气、化湿消肿、固肾;鹿角胶、桑螵蛸补肝肾,益精血,益肾助阳; 鳖甲、牡蛎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生地、天冬、银柴胡滋阴清热,使清热利湿、降尿 酸而不伤阴;香附疏理肝气,调经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气血双补,阴 阳双调,肝脾肾兼顾,共奏健脾益肾,补血养血,化湿泄浊、清热祛瘀止痛之功。
[0016] 方中各味药物的研究: 地黄:味甘苦,性凉。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 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 聚,除痹。生者尤良。《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 骨。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 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 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0017] 熟地: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主 治秘要》云:其用有五:益肾水真阴一也,和产后气血二也,去脐腹急痛三也,养阴退阳四也, 壮水之源五也。《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 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 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 秘,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0018] 煅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 具有滋阴、养血、补五脏、活血、充肌等功效。《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 缓鼠痿,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 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海药本 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 痫。《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 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癭疾结核。
[0019] 制鳖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 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本经》: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 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药性论》:主宿食、 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症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扑损瘀血,疟疾,肠痈。《本草衍义补 遗》:补阴补气。《医学入门》:主劳疟、老疟,女子经闭,小儿痢疾。《江西中药》:治软骨病。
[0020] 独一味: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 折,腰部扭伤。《四川中药志》:活血行瘀,止痛,行气,消肿,续筋接骨。治跌伤筋骨及闪腰挫 气等症。《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补髓,止血。治浮肿后流黄水,关节积黄水,骨松质发炎。 [0021]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用于遗精滑 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本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 小便水道。《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药性论》:主男子肾衰漏精,精 自出,患虚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热,空心食之。虚而小便利,加而用之。《本草衍 义》:治小便白浊。《玉楸药解》:治带浊淋漓,耳痛,喉痹,瘕疝,骨鲠。
[0022] 银柴胡:味甘,性微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 劳热,小儿疳热。《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本草从新》: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 儿五疳羸热。《医林纂要》:坚肾水,平相火。《本草求原》:清肺、胃、脾、肾热,兼能凉血。治五 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痛,湿痹拘挛。《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治肺结核潮热。
[0023] 炒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 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 气,强志,令耳目聪明。《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 浊,带下。《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 ATT O
[0024] 醋香附:味辛、微苦、性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 热。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汤液本草》:治崩漏。《滇南 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 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 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0025] 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 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本草纲目》载天门冬"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 一切恶气不洁之疾"。天冬苦寒之性较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 止咳祛痰,还能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
[0026]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 肺,生津,安神。《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别录》:疗肠胃 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珍珠囊》: 养血,补胃气,泻心火。《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 脉,泻阴火,滋补元阳。《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痃疟,滑 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
,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 后诸病。
[0027]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 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 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 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 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 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王好古:主痿蹵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 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 《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0028] 穿破石:味淡微苦,性凉。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 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 风。《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南宁市药物志》: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 石。《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 泻。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散瘀。治经闭。《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清热活血,止 咳祛痰,治劳伤咳血。《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湿热痹,疔疮痈肿。
[0029] 鹿角胶:味咸,性温。入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虚,助阳。治肾阳不足,腰脊酸痛,脾 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子宫虚冷,崩漏带下。《本草蒙筌》:主治同鹿角胶,功效略缓。《医学 入门》:治五劳七伤赢瘦,补肾益气,固精壮阳,强骨髓,治梦遗。《本草汇言》:收涩止痢,去妇 人白带。《本经逢原》: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胃反呕吐。《四川中药志》:补中益血,止痛安 胎。治折伤,痘疮不起,疔疮,疮疡肿毒。
[0030]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 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本经》:主瘾疹痒。《本草衍义》:治产 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 疳痢。《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 尿血,泻血,痢,疳,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本草求原》:清热,凉血,解毒。
[0031]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 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 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 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 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 及溺血,痔痿,脑痈发背,瘰疬癭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王 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0032] 白芍:性味酸苦,凉。入肝、脾经。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痛瘕积 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 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 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 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0033]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 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 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 服耳目聪明。《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 而用之。《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 热。《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0034]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 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 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 力,金疮肿,解毒。《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 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 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珍珠囊》:补血,养胃。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36]实施例1:散剂或丸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熟地50份、地黄50份、鹿角胶24份、益母草50份、穿破石24 份、独一味24份、山药24份、炒芡实24份、人参20份、制鳖甲12份、煅牡蛎10份、桑螵蛸10份、 当归24份、白芍24份、醋香附24份、天冬24份、川芎24份、银柴胡4份、甘草6份;将上述除鹿角 胶以外的原料药混合粉碎后,过80目筛,加入鹿角胶粉碎粉混匀,即得。
[0037]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1)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熟地120g、地黄120g、鹿角胶80g、益母草120g、穿破石80g、 独一味80g、山药80g、炒芡实80g、人参60g、制鳖甲40g、煅牡蛎32g、桑螵蛸32g、当归80g、白 芍80g、醋香附80g、天冬80g、川芎80g、银柴胡16g、甘草20g; (2) 将鹿角胶、山药、炒芡实、醋香附、天冬、川芎、人参、当归、白芍、制鳖甲分别粉碎,备 用; (3) 将熟地、地黄、益母草、穿破石、独一味、煅牡蛎、桑螵蛸、银柴胡和甘草用10倍量水 提取两次,每次1.5小时,过滤,减压浓缩至稠膏,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到的产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糊精,甜菊苷,混匀,干燥、粉碎、 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成100袋,IOg/袋。
[0038]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 (1)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熟地120g、地黄120g、鹿角胶75g、益母草120g、穿破石75g、 独一味75g、山药75g、炒芡实75g、人参75g、制鳖甲45g、煅牡蛎30g、桑螵蛸30g、当归75g、白 芍75g、醋香附75g、天冬75g、川芎75g、银柴胡24g、甘草18g; (2) 将鹿角胶、山药、炒芡实、醋香附、天冬、川芎、人参、当归、白芍、制鳖甲分别粉碎,备 用; (3) 将熟地、地黄、益母草、穿破石、独一味、煅牡蛎、桑螵蛸、银柴胡和甘草用8倍量水提 取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减压浓缩至稠膏,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到的产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淀粉和蔗糖粉,混匀,干燥、粉 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
粒,分装成65袋,15g/袋。
[0039]实施例4:临床研究实验 一、临床资料 选取45名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医证候诊疗标准》中的湿浊瘀阻型实施诊断和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痛风诊断标准,其 中有40名男性,5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3.7± 1.4)岁,平均病程为(9.3±2.5)年,其中33名 患者病程在5年以内,10名患者病程在6~10年以内,2名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12名患者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6名患者为痛风发作缓解期,5名患者为痛风石,2名为其他。
[0040]二、治疗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颗粒剂。每次服用1袋,每日3袋。
[0041 ]三、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证候诊疗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患者关节热、肿、红、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关节 腔滑囊液显微镜检查显示针形尿酸盐结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水平为治愈;患者关节热、 月中、红、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血尿酸水平降低,关节局部皮肤瘙痒、脱肩症状得到缓解为 好转;患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其血尿酸也没有降低为未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 率。
[0042] 四、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以(X 土s)表示,P<〇.05表示差异性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0043]五、治疗结果 1、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见表1。
[0045] 所选取的45例患者中,其中痊愈30例,占66.7%;有效14例,占31.1 % ;无效1例,占 2.2%,总有效率为97.78%。
[0046] 2、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浓度 治疗前,患者血尿酸浓度平均为(683.148±93.268)μπιο1 · L-1,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浓 度平均为(428.647 ±78.224)μπιο1 · L-1,其差异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 果见表2。
[0048] 实施例5:典型病例 1.张某,男性,58岁,2013年7月初诊。四肢关节肿痛7年,左膝肿痛,双下肢浮肿月余来 诊,查双手足多发痛风结节,如葡萄样大小,红肿热感,压痛明显,左膝关节红肿热感,压痛 明显。彩超示右肾、前列腺多发结石,双下肢多发痛风结晶形成并血管栓塞X线示双手近位, 掌指关节多发痛风石并骨质侵蚀破坏。平素大便粘,质软便溏;脸色蜡黄泛黑;舌质红,舌下 静脉深褐色,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浊痹之湿热痰瘀痹阻证,脾肾两虚。西医诊断:痛风 性关节炎并痛风性肾病。拟方:熟地40g、地黄25g、鹿角胶20g、益母草40g、穿破石20g、独一 味25g、山药25g、炒芡实12g、人参10g、制鳖甲15g、煅牡蛎10g、桑螵蛸10g、当归20g、白芍 12g、醋香附12g、天冬12g、川芎12g、银柴胡4g、甘草6 g<37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嘱勿负重, 抬高患肢,节饮食,防感染。服5剂,手足及左膝红肿疼痛明显减轻,能下地活动,久立仍肿 痛。二诊,守方10剂继服,适宜抬高患肢锻炼。三诊,四肢结节红肿明显减轻,关节肿痛消,双 下肢水肿消,可自行行走,守方继服20剂,结节肿痛消,行走自如,复查各项指标均已正常, 已能正常工作。
[0049] 2.李某,女,76岁,退休职工,2014年4月因周身乏力,腰酸痛,右足疼痛来本科门诊 治疗。症见周身乏力,右足疼痛,纳差,尿色淡黄,尿中有泡沫,小便短少,大便便软,1~2日1 次,夜眠欠佳。舌质黯淡,苔白,脉弦滑。既往痛风性关节炎病史8年。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 蛋白 ++,隐血+,镜下红细胞5~6/HP,血肌酐392mmol/L,尿素氮24. 〇1111]1〇1凡,尿酸676以1]1〇1/ 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期),痛风性肾病,高尿酸血症。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兼痰 湿血瘀。治疗上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颗粒剂。用7日后,乏力、腰酸痛症状好转,右足疼 痛明显减轻,复查肾功:血肌酐130mmol/L,血尿酸492ymol/L,尿素氮10.2mmol/L,尿常规无 明显变化。嘱患者续服7剂,患者肾功:血肌酐115mmo 1/L,尿酸350mol/L,尿素氮8.8mmol/L, 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镜下红细胞4~5/HP。患者继续服用中药汤剂至今,肾功能及尿酸 均降至正常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组 成:熟地25-40份、地黄25-40份、鹿角胶12-25份、益母草25-40份、穿破石12-25份、独一味 12-25份、山药12-25份、炒芡实12-25份、人参10-25份、制鳖甲6-15份、煅牡蛎5-10份、桑螵 蛸5-10份、当归12-25份、白芍12-25份、醋香附12-25份、天冬12-25份、川考12-25份、银柴胡 2-8份、甘草3-6份。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熟地30份、地黄30 份、鹿角胶20份、益母草30份、穿破石20份、独一味20份、山药20份、炒芡实20份、人参15份、 制鳖甲10份、煅牡蛎8份、桑螵蛸8份、当归20份、白芍20份、醋香附20份、天冬20份、川芎20 份、银柴胡4份、甘草5份。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药制剂制备成临床上适宜的 制剂。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包括胶囊剂、丸剂、散剂、颗 粒剂、片剂、口服液或滴丸剂。5. -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 料药;将各原料药粉碎,过筛,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 剂。6. -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2) 将鹿角胶、山药、炒芡实、醋香附、天冬、川芎、人参、当归、白芍、制鳖甲分别粉碎,备 用; (3) 将熟地、地黄、益母草、穿破石、独一味、煅牡蛎、桑螵蛸、银柴胡和甘草用水提取两 次,每次0.5-3小时,过滤,减压浓缩至稠膏,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备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到的产物混合均匀,加入药物制剂辅料混匀制成制剂半成品, 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成品。7.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组成:熟地、地黄、鹿角胶、益母草、穿破石、独一味、山药、炒芡实、人参、制鳖甲、煅牡蛎、桑螵蛸、当归、白芍、醋香附、天冬、川芎、银柴胡、甘草。本发明处方具有健脾益肾,补血养血,化湿泄浊、清热祛瘀止痛之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明显,具有治愈率高、疗效好、疗程短、无副作用等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