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师生故事:21年前,我为什么考中师?

 祁连山人wcn 2019-02-03

原题:我是中师生



1997年,我以70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河北曲周师范学校。


中考考完后,我睡了两天都没醒,可把老爹老娘吓坏了,直到班主任来家访,冲我大喊了一声“快起来吧,你考上了”,当时也不知怎的,就蹭地一下起来了。(老妈说我是学习累的)


记得当时班主任给爹说:“就让孩子上中师吧!你看:你家五个孩儿,她又是老大,还是个女孩,让她上三年师范,出来就能挣钱,多少还能替你缓解点压力。再说,紧接着下边的两个男孩,不盖房娶媳妇了?你哪有那么多钱供她一个人上学?······”


数学老师也在一旁给分析现状。



就这样我选择了中师!


其实,我是一个意念坚决的人,我的目标是:上清华、北大(就是这个念头一直支持着我刻苦学习),我要通过努力改变世界!


中考分数也还不错,离我们的市一中(最好的高中)只差两分。记得那时比我考的高的两个同学报了中专,比我考的差的、又没上中师分数线的都去上高中了,够分数线的都报了师范学校。


因为家里老爹说了算,所以我也加入了中师的行列。


中师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正常上课外,我们每个人还都有兴趣小组:音乐、钢琴、美术、计算机、英语、舞蹈、书法、各种球类等等,我当时报的是生物小组,学习制作标本、解剖鱼、研究各种内脏器官等。


除此,业余时间我还跟同桌学习了竖笛、横笛的吹奏(他是乐器小组的)。


步入中师不到半年,受学哥学姐的影响,我还报考了自学。


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周边区县的佼佼者,学校的知识,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压力,所以大部分同窗就开始了漫漫自学路。


白天,我们生活多姿多彩;夜晚,我们秉烛夜读,沉浸在自学的乐趣中。


你我相互激励,自学路上一同并肩作战。每学期都能收到好消息,过了一科、两科、三科,最成功的是满科(四科)过,不过少之甚微。


到毕业时,我差一科就能拿到专科毕业证了。



自2000年始我们各自回家踏上了三尺讲台。


我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小学任教。


当时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都是代课老师,在同行的眼里,我们是正规师范毕业的,是名副其实的正牌军,语数英音体美,样样精通,样样能教。


学校缺什么老师我们就教什么,每次统考我们都名列前茅。


不知不觉,这样一站,就站了19年。从两根粉笔一节课到投影仪进课堂到电子触摸屏进课堂到现代化网络资源共享,我们经历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浪潮,见证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化,我们这些中师生也从没有停止过学习,集经验与能力与一体的我们,虽已步入不惑之年,但仍然肩任着学校的中流砥柱。


有时也不免叹息这辈子的庸庸碌碌,当时上中专的两个同学,一个留在了国外,一个加入了外企。就连上高中的那些同学,他们大学毕业后,要么留在了高级学府任学,要么留在了国家大型企业。



现在的他们,不是月入几十万、就是某个企业的白领高管。还有中师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而继续深造或者跳槽的同学,他们中有的已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政府机关的公务员。


而我,只能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学老师,坚守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与之相比,不禁黯然失色了许多!



不过,也要感谢中师这个特殊时代的职业:第一次月工资794.5元,虽不多,但在当时经济落后的农村,这足以够我们家里的生活开销,成为我们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从十八岁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就和孩子们一块儿学习玩耍,校园的墙壁挡住了世外形形色色的不堪,以至于现在的我,还保持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工作虽平凡,但回首走过的每条路,都很踏实,尤其是看着自己一届届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桃李遍布各行各业,甚是欣慰!


最美的“芳华”献给了最需要的职业,我庆幸我是中师生!


我是中师生,我骄傲!



王淑霞,女,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人,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毕业于河北曲周师范学校,热爱写作,从事一线教育多年,善于总结教育心得,讲究教育方法,研究教学之余,喜欢书写随感之类的小文。


END

声明:本文章转自公众号小桔灯。校长视野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