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文房四费之前,有必要先说说文房四宝。文房之名,约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但都离不开笔墨纸砚,所以称之为宝贝应该是不为过吧。 古人赞美文房四宝的诗词很多,最有情调的莫过于下面这几首了:
这就是对毛笔的描写了。提笔鸳鸯惊,描眉掩泪痕。纤毫寄相思,幽幽到天明。这俩子(俩子:竹山的方言,意指年轻的女子)很辛苦,你说对不对? 这对墨的描写更是逼真,尤如在你的眼前。用一只透明的玻璃缸装上一杯清水,然后轻轻地滴入一滴墨汁,那由浓到淡慢慢下沉的墨汁演化为奇形怪状的影像,在一般的男人看来不过就是感到有些惊奇罢了,但对一个年轻的俩子来说,她却看到了她心仪的长衣飘飘、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白马王子,虽然有些朦朦胧胧、如影似幻,也足以能让她心情激荡、玉颜泛红了。 对纸和砚的描写我就不多啰嗦了,识字的一看便知,情况和上面的都差不多,充分利用少女怀春的常理现象,把笔墨纸砚的实物表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相信大家都会为之叫好。 说完了文房四宝,下面该说说我的“文房四费”了。请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费不是收费的费,而是“浪费”的费,因为我每年都会拿出我总收入的百分之十的资金,用于购买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写书法写了30多年究竟花了多少钱?我不用说大家应该也明白了个八九不离十,唉,痴迷半生无结果,满腹辛酸与谁言?不多说了直接上图吧 这些笔有的已经退休,有的是岗位上的精英,还有不少的是已聘待岗的。未开的不少都是十年或者是二十年前的东西,许多的珍品我舍不得用,现在的价格都翻了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在2010年的时候,我把所有用秃了的笔收拾起来,大约有60多支吧,困成了一大捆,郑重其事的去山上挖了一个坑埋了,记得还专门写了一篇《葬笔赋》,时间长了,也不知道放到哪里了,我昨晚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 图片上的那些笔,如果从我购买的价格来看,最贵一支笔是300,最低的是20,虽然大多数都是几十百把元,但加在一起也不是小数,是名副其实的文房四费之一,大家说说我是不是很败家啊? 墨的种类较多,什么“油烟、松烟、青墨、宿墨、金墨、白墨、红墨”等等,知名的品牌也不少,什么“胡开文、曹素功、李廷珪、绩溪良”等等,但我用的最多的也就是“北京的一得阁”了。最贵的200ML40元,最便宜的是2500ML60元,虽然不是很贵,但架不住用量较大,每年几百元是少不了的。纤毫濡墨总嫌少,砚池微凹聚墨多。总之,也是典型的四费之一。 纸是最为令我头疼的东西了,一刀纸几百元,有时候为了写一幅作品,有可能一天的时间就划拉完了。最恼火的事就是一刀纸写完了还没有一件满意的东西,怎么办?只能是换一刀纸重新来过。这样的事虽然只是偶然,但为了完成别人交代的任务还是时有发生的。 我用的纸没有什么特好的东西,最贵的可能是曾经买的一刀“红星纸”,那是在十年之前吧,几乎是用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写起来战战兢兢的,那个肉疼的滋味儿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但无论是怎么缺钱,该画的还是要画。因为要练笔嘛,大多数都是用四川的便宜纸,一般四尺的毎刀平均价在200元左右,我是大字写了写小字,正面写了写反面,就是这样,每个月整去几刀纸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唉,不说这个了,废纸三千尤为可,难有一角能示人。 其实现在去弄个什么砚台纯粹是多余,不用墨块儿去磨墨,墨汁很方便了,拿一个盘子或碗就能使用,如果有钱当然可以去买几方好砚,抛开实用,当做文玩去珍藏也是相当不错的。 砚台的种类也很多,除了名砚(历史名人使用过的砚)以外,还有品牌砚,流传上前年的的有四大名砚,即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还有什么朱砂砚、红丝砚等等。 上图是我使用的砚,最贵的一方砚也是十多年前购买的歙砚,当时我是囊中十分羞涩,省吃俭用几个月才咬牙买下,一千元不多,但对我而言却是巨资。最便宜的一方是请人制作的,只给那位师傅买了两盒红塔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方小砚,就是灰不溜秋的那个,看到没?那可是正宗的沉泥石榴砚,后面有钤印,是明清时期的东东哦,平时我都是秘藏从不示人的,今天拿出来晒晒,眼气你们一下。 综上所述,这文房四宝,的的确确的是文房四费。网上有人说,要想让一个人破产,就送他一架相机。但我的体会是教他练书法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