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7年,军队挖到一块石板,考古家大呼:下面宝藏无数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2-03

上个世纪70年代是我国考古大发现时期,新中国考古挖掘的大型古墓、大型遗址几乎都是在这10年,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74年考古挖掘的马王堆汉墓,这座古墓被誉为是“世界十大古墓奇珍”之一。但其实,在70年代考古挖掘的古墓中还有一座可以与马王堆汉墓一较高下,这座古墓便是位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


1977年,军队挖到一块石板,考古家大呼:下面宝藏无数


1977年,解放军某部门在湖北随州一带扩建厂房时,无意间发现了一青灰色的泥土,当时的相关领导意识到这有可能就是古墓的一种封土;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几个月后,军队再次挖到了一大片青灰色的泥土,而且这种泥土下面还有着一大块石板。这很显然都是人为的,而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一带有古墓。


1977年,军队挖到一块石板,考古家大呼:下面宝藏无数


湖北省博物馆相关的考古人员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发现这石板下面真的有古墓,而且不是一般的古墓,至少也是王侯级别的。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考古家考古家看到了古墓的封土,也就是这种青灰色的泥土,这种封土非常的珍贵,用于防盗、防水,而且常见于汉墓以及战国墓。


1977年,军队挖到一块石板,考古家大呼:下面宝藏无数


对古墓进行初步勘探后,考古家就断言“古墓下面宝藏无数”。这是因为考古家发现古墓非常大大型,有220多平方米,而且距离地表非常的深,深达13米。要知道在湖北一带,13米下面几乎都是地下水了。就算历代有盗墓者盗掘古墓,也无法将墓中的文物盗走,因为当时的技术有限,是无法在水下进行盗墓活动的。


1977年,军队挖到一块石板,考古家大呼:下面宝藏无数


考古挖掘后,事实证明了考古家的推测,这一座战国大墓有着许多盗洞,但因为主墓室以及文物被浸泡在地下水中,盗墓者根本无法盗取,也就是说古墓中的文物是保存完好的。一般来说,考古家非常喜欢这种下葬不久就被地下水浸泡的古墓,因为地下水隔绝了氧气,使得文物,特别是青铜器文物保存得相当完好。经过考古证实,这一座古墓便是战国时代曾国的国王墓,也就是“曾侯乙墓”。


1977年,军队挖到一块石板,考古家大呼:下面宝藏无数


而曾侯乙墓也确实是一座宝藏,在出土了2多件文物中,有不少是黄金、玉器、青铜器文物。而著名的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青铜尊盘、建鼓底座便是出土自此墓。事实上,除了这些珍贵的青铜文物之外,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种极为珍贵的战国文物,这种文物就是竹简;在曾侯乙墓出土的240枚共6696字的竹简中记载的都是遣策,也就是曾侯乙墓随葬品的清单。这对于研究战国历史、曾楚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