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慢慢读023

 伟天英 2019-02-03
我告诉你,历史会在哪儿终结:《史记》慢慢读023 #历史矩阵# #史记慢慢读#

商纣王的自负,最终把自己给坑了。西伯的崛起,在“殷本纪”里,该是重点吗?

殷本纪之末,周本纪之初,本纪交替之时,恰是商纣王与周文王、周武王之间你死我活之世。在叙事的空间上,殷周的交叉记事,史迁特别有一套。殷本纪的归殷本纪,周本纪的归周本纪,那种笔墨轻重的使用,全然在史迁的脑海里勾画了出来。

想想,这种纪事著文的技术发生在2000多年前,而且,之前供史迁参考的文本,太史公里说的《诗》《书》,与史迁在《史记》中表现的叙事水平,其差距之大,不由得让我钦佩史迁之雄笔。

西伯死后,武王盟津会盟八百诸侯。是不是八百,读者大可不必当真,我们很难相信中国史书中的数字。三、六、九常常都是个大概,文王演六十四卦,其变化,那已经相当于中国历史中最大的数了。

会盟是为什么?是为了群雄呼吁“可以伐纣了”的时候,让武王有机会说一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虽然我们难以否认,可缘由何在?什么样的时机是好时机?

时机本身,不过是万千要素的一个大盖帽。在我们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刮起东风那一刻的时机,就指的是“万事+东风”。我们后人在现在,更是知道,凡是未成功的,都是时机未到而去做了的;凡是成功了的,都是时机到了也做了的。周武王这种时机未到也没做,事实上是不能证明天命到底有还是没有。可以有的只是,什么原因让周武王畏缩不前了。虽然我们现在不知,但道理却是不假。

后来,武王灭纣的细节,作为周王室的一件丰功伟绩,如果太详细的写在了纣王的名下殷本纪末尾,那岂不是浪费了?如果不在这儿带上几笔?那岂不是夺去了殷本纪的完整性?可是,要记录殷商王族的连续故事,到底该在哪里终结呢?纣王之死?还是武庚之乱?我们可别忘了,宋襄公还想过恢复殷商历史的荣光呢。

史迁选择了,殷本纪以平定武庚之乱,立宋微子于宋来划句号,实则还是因为武庚之乱的影响不小,这是个指标。周武王灭纣之后,直到摄政王周公旦定武庚之乱,周王室才真正确立起权威。

历史会在哪儿终结,你别操心,这是史家说了算的。

不知不觉,三个本纪读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