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章永油画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19-02-04

陈章永简介

陈章永 土家族、 200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修班。中学高级教师,常德市第三届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常德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带头人,常德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库成员,湖南省特岗教师面试专家库成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学会会员。

参展:

2012年作品《乡路系列》参加首届常德市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2014年作品《渫水河畔》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

2014年作品《风景》参加“中国梦”湖南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展获优秀作品奖。

2016年作品《郊外》参加首届湖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展。

发表:

绘画作品先后在《中国教育报》、《美术观察》、《艺术探索》、《美术大观》、《美术报》、《艺海》、《常德日报》、《常德政协》、《常德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教学相长·一路同行

文/陈章永

一个来自壶瓶山脚下穷山沟的放羊娃,能在沟坎丘壑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多年来都朝着这个梦想进发。

《家乡池塘 》 60×80cm 2014

《塘》 50×60cm 2013

放羊娃能考上大学,能在一张白纸上,用笔来勾勒这个世界,对于20年前的穷山沟来说不能不说是个传奇。然而这似乎又是冥冥之中天注定的事情。

《皂市水库印象》50×60cm 2013

《冷冬》 60×80cm 2013

大学第一次学生大会,美术系的书记说的一句话让我依然记忆犹新,他说:“你们不要整天画画,就目前看,一般中学开美术课就是个形式,设美术专职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你们毕业之后大多不会教画画,而是教政治等其他文化学科。”听了书记的话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是这样吗,我可是心无旁骛,钟情于画画啊。也没有管那么多,大学几年,我只是专注于专业学习,我知道,这里才是我梦想能够成真的地方。后来、尽管我们班毕业的同学确实有当英语、政治等文化科教师的,而我却是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之一。毕业之后分到一所初中专职教美术,后来调到现在的单位从事美术高考教学,我的梦想得以延续。在三尺讲台上,和我的学生们一道,继续寻梦。

《浓秋》 60×80cm 2013年

《老家门口》60×80cm 2014

只要是和绘画相关的工作,我都很知足且很珍惜,。也因为此,我对工作非常认真,全心投入,生怕技艺不精误人子弟。带高考班的这些年,我没有一丝懈怠和大意,创作了大量与高考相关的范画,专心于高中教学、考试方面的研究,功夫不负苦心人,教学效果也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培养的清华、央美的学生也有十多个了。教学相长,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对高中美术教学和考试研究工作也有了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汇集成文,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体系。从初出茅庐到今天的驾轻就熟,其间付出的艰辛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得到。

《蝶》 80×80cm 2014年

《农忙季节》60×80cm 2014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讲求的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体会。欲求艺术的敏感创新,就要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坚持读书就是最好途径。惟其如此,才会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功底。

《秋收》60×80cm 2014

《郊外》 60×80cm 2014

2004年学校给了我一个去央美进修学习的机会。中央美术学院是很多热爱绘画人的最高艺术殿堂,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也是单位对我工作的认可吧!工作之后再返校园学习,倍感学习机会的难得和珍贵,所以在学习的时间上抓得特别紧,白天画画练习,晚上就是进图书馆和听各种形式的讲座,央美图书馆的好书让我一饱眼福,央美有名教授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在央美学习不久顿感自己眼界开阔了许多,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新的认知。最有幸的是进修班上一位山西王同学带我拜访认识了知名风景画家——白羽平教授。白老师当时画风景已经很出名了,但他没有半点名家的架子,对我这样一个慕名前来拜访的粉丝也非常客气,赠我书籍,并指导绘画,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和启发。

《浓春》60×80cm 2014

《渫水河畔 》 80×110cm 2014

一年后,我返校工作,继续坚持绘画,并坚持读书。阅读让我对人生,对现实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禅宗,让人内心变得澄澈宁静;文学作品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加强对人性、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自己文化素养,提升了审美的品位;阅读历史能使人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原野》 60×80cm 2014年

《初春》60×80cm. 2015

似乎是离开了乡村,似乎脱离了满身的泥浆,只是回望这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城市,它又是如此遥远而陌生,一个农家子弟,血管流淌的,依旧固执地守护着关乎故乡的梦。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山一水,一虫一鸟,都凝固了,夜阑人静,独处一室,那些故乡的风物人情,就会点点滴滴,渗透而出。

《春雨过后》 60×80cm 2015

《盛夏》 60×80cm 2015

小时候,一个人站在大山深处大叫几声都能听到回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又激荡在内心深处。那是一种寂静,一种孤独。对于山外未知世界的好奇,渴望走出大山,成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而今,在这喧嚣的城市生活久了却又向往自己的山村生活味道了。所以近来在风景画的创作上我一直在表现自己印象中的乡村风貌,山坳、池塘、小河、小路等等,在我眼里不仅是风景,更是艺术。将其作为创作题材进行收集、整理,创作,这些作品,都是我的真情流露和内心表达。绘画需要天分成长,更需要勤奋助力,还需要品德涵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走进艺术殿堂,真正领会艺术真谛。

《劳作归来》 50×60cm 2015

《秋收季节》 60×80cm 2015

近几年我也有幸得到了我省著名油画家陈和西老师、坎勒老师等名师的指点,这些名师平易近人、德艺双馨,让我从思想和艺术上有了很大提升,增强了我创作的信心,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活跃了创作思维,坚定了艺术梦想。

《绿林》40×50cm 2017

《童年记忆之烧野火》60×80cm 2018

少年的梦想、不懈的追求、潜心的修行,不辍的笔耕,使我手中的画笔显得从容,轻松起来。可以说,我现在的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技法的展示,而是我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对现实的思考、人生的关怀。对自己职业的诚实的一个真实写照。艺途艰辛,但艺术的魔力将激励我永远去探究、去追求。

《清明时节》60×60cm 2014

《秋塘》 50×50cm 2015

《荷塘月色》 40×50cm 2017

《荷而不同》 60×150cm 2017

《荷而不同之二》 60×150cm 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