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朱紫桂(四)

 秦岭之尖 2019-02-04

朱氏目睹外侮日急,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四年,给谢辑生的信中写到:“今泰西之学,海外盛行,惟我中国重古薄今,固执成法,辄以西学为鄙。究竟泰西之天算、舆图、格致、化工等学,不惟无损我纲常名教,而其重工商、精制造,以利天下而通有无,何惮而不为之,以图自强也。”在风气未甚开之当时能有见及此,实是难得可贵的。其后,他的子孙利用朱氏宗祠和五公祠创办族学私立宁翰高小,聘请名师,讲求新学,为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打下了基础,成为当时有影响的一所名校。


 

朱紫桂常以幼时家贫失学为憾,“故虽老于商,而未尝一日废学,自经史以下,儒先之语录格言,无不省记,尤服膺姚江王阳明之学。尝语人曰:‘致良知者,慎独也。’故其行己接物一以诚意为宗。”自号“教斋主人”。其长孙向秬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四月辑录其遗著成《敬斋遗钞》三卷。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朱紫桂痰病复发,经医治不效,终因年老气衰,于六月三十日逝世,享年六十有六。生前,他看中了五脑梅花山可作葬身之地,自撰联:“一点灵光还造化,百年骸骨葬梅花。”朱紫桂死后,当时名士纷纷挽以诗联。


 

曾国藩之侄、曾国潢之子曾纪梁挽:


兄弟两难,名成三徙,孝友萃同堂,春草池塘诗梦冷;

相违十日,永诀千秋,晨星悲旧雨,梅萼风雪泪痕多。

 

探花王龙文挽:


治计然术,喜四子书,其才智有过人者;

与孟郊游,才一年别,感死生而重痛焉。

 

进士彭文明挽:


长林隐括平淮书,前席陈条,犹为漏扈图补救;

晚年喜读近思录,敬斋暑号,居然理窟悟真诠。

 

二十二都公挽:


挟策上条陈,直以经商参政府;

建坊承宠锡,岂惟振乏在吾乡。


 

作为名满湖湘的茶商巨子,朱紫桂既带动了大批邑人经商茶叶,也推动了双峰、湘乡乃至湖南全省的茶叶生产。

 

与他同时及以后,双峰茶商有张元诚、谢先桐、李春轩、禹松亭、陈云亭、朱奎峰、程少仙、戴海鲲、赵晴村、王成光及许多不知名者,他们有力地推动了双峰茶叶的发展。


 

据1935年谭日峰编写的《湘乡地史常识》记载:“其时湘乡产茶土地面积约在七千亩以上。每年估计,可产红茶三千担上下,产地以三、六、七、八、九、十各区为多。”“民国五年以前,红茶商人无不获利,自后茶业逐渐衰落。到民国十一、二年,茶业复旺,迨后又受对俄绝交影响,大都亏本。直到民国二十三年与俄复交,茶商才有一部分获利的。”三、六、七区即相当于今双峰县域。


 

朱氏所营茶叶主要是在汉口与外商交易,但也有远送广州、上海者。光绪二十年(1894年),梓门大村人胡汉卿替朱氏送茶至广州,乘机投身两广总督军营,后官至陆军中将师长。


 

朱紫桂死后,其子将永丰一小茶村(今永丰镇五里牌)转让给管事朱奎峰,朱奎峰也由此发迹,成为湘中巨富。十年之后在长沙创设“湖南实业银行”,盛极一时,成为湖南首家综合性的大型企业,职工约达2万人,茶农遍布湘中。


 

朱紫桂致官司后,大兴土木,先后建有扶嫁堂、筱山堂、石壁堂等八大建筑,各有特色。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雨和时事变迁,大都不复完整。


 

石壁堂,位于梓门桥镇茶亭村,座北朝南,门前有一块较开阔的平地,为水田,土壤为黄褐粘土。石壁堂位置因解放前该地属石壁庙而得名。该堂修建历时八年,1875年前后建成,至今已130余年,现主体保存较好。整个建筑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山字墙垛,画结雕梁,天井巷道。


 

筱山堂,位于沙塘乡楠树村,系朱紫桂建的第一座大宅。该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建成于光绪十三年(1887),砖木结构,三进六横,有二层,青瓦白墙,山字墙垛,画栋雕梁,天井巷道,雕花木窗,半圆形欧式门,十分精致、气派。总占地面积6500㎡,建筑面积为12000㎡,除了部分危房被改建外,其余较完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