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昵称32937624 2019-02-04

公元8世纪,大唐帝国(唐玄宗在位期间)由极盛转衰,阿拉伯帝国扩张终止(面积一度达1340万平方公里),查理曼帝国将西欧大部分地区收入囊中。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公元8世纪末期的世界版图—图片来源网络

这一世纪的末期,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Al - Khwarizmi,约780~约850)出生于花拉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后受马蒙(Ma'mūn)的任命,主持卡巴格达“智慧宫”的工作.并负责收集、整理、翻译大量散失的古希腊和东方的科学技术及数学著作[1]。

花拉子米(甚至整个阿拉伯数学)的数学成就深受古希腊、印度、亦或中国的影响,在解决方程问题上尤为明显。在《代数学》一书中,花拉子米先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得到答案——上一节说到印度数学家也如此,最后又使用几何法来严格证明——与古希腊的方法不同而思想类似。这是很了不起的一步,既体现运算的过程,又注重严格的逻辑证明。遗憾的是花拉子米的代数还没有严格的脱离几何。《代数》(Algebra)中的二次方程——和古希腊一样、与印度不同,并非是一般的形式,而分成了6类。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花拉子米(780A.-850A.D.)

“根的平方,和10个根等于39个dirhem(重量单位)”

解法如下:“取根数目的一半,然后让它自乘得结果为25,把这同39相加得64,开平方的8,再减掉根数的一半,得到3即为根。”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可以观察到这个方法用文字写成——但容易翻译成现代数学语言,同时,没有考虑到负根-13,尽管阿拉人从印度哪里学习到了“10进制”、“无理数”、“负数”等相关知识,但在解方程时它们并没有考虑到负根。但花拉子米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进一步从几何上给予严格证明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如上图,正方形ABCD面积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边长BC=X+5=8,易得x=3.几何解释(2)同理可得。

在另一个题目,花拉子米考虑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的情况:

把10分成两份,各自自乘后相加,它们的和是58.问:这两分各是多少?

原题相当于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通过根式求解得到两根x=3,x=7。这是以前数学家很难考虑到的——古埃及、巴比伦、希腊数学家只要找到一个根就心满意足了。花拉子米却有意的讨论了2个根的情况,这点值得注意,因为直到16世纪,卡丹在解三次方程时也仅讨论了一个根。

一人一书一代数,二次三次几大家——古阿拉伯人的“解方程”历史

丢番图(约公元246—330年)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解二次方程问题到花拉子米所在时代已近乎解决,数学家们继续向三次方程迈进。10世纪阿拉伯数学家模仿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几何方法——借助两圆锥曲线的交点——来解决,但属于数值计算的范畴,将在后面讲到。而真正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到要直到16世纪才被意大利数学家解决。这是下一节的内容。

最后对两位“代数学之父”——花拉子米和丢番图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花拉子米的《代数》与丢番图的《算术》相比,首先是《代数》一书给了代数这门学科的名称、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其实,《代数》给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性解法,承认无理根,并给出两根(不含负数根)【《算术》是一题一解,只有正有理根,解法不具一般性】。

但《代数》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本书只讨论了一元一次、二次方程,对于《算术》处理的难度较大的不定方程,《代数》确很少涉及。二是与《算术》不同,《代数》全书没有使用到符号,全部用文字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