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响成顶级开源委员会中国第一人!盘点阿里巴巴少年天才

 小天使_ag 2019-02-04
近日,一则消息在IT圈刷了屏,阿里巴巴90后工程师李响入选全球顶级开源基金会CNCF技术监督委员会名单,成为该委员会有史以来首张的中国面孔。


出生于1990年的李响,是CoreOS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建了etcd、operator framework、rkt等开源项目,目前在阿里云负责大规模集群调度与管理系统。在开源社区中,李响作为 etcd 作者被广大开发者所熟知,该项目发布超过150个版本。在李响之前,还没有中国人进入过CNCF的核心技术监督组织。

李响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后,先是在美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但国内阿里公司的工程师文化氛围愈演愈烈,非常吸引李响这样的华人工程师。'在国外做云的、做底层架构的华人工程师,如果要考虑加入国内公司,首选阿里。'他说。

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阿里巴巴对技术人才一直求贤若渴,还特意成立了科研机构'达摩院',专门引进顶级科技人才。

已有不少顶尖科学家加入阿里,其中有不乏李响这样的天才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胡晋,95后,达摩院最年轻的科学家

胡晋,算法工程师,1995出生,标准的'95后'。23岁从浙大博士毕业,就加入了阿里巴巴,是达摩院中最年轻的科学家。14岁时,胡晋便考上了北京交大,18岁已经进入浙大开始读博,目前达摩院从事无人车的研发工作。

胡晋过的是'快进'的人生,每次他与同龄人交流时能明显感到自己比他们更成熟。但在上大学时,因为年纪太小,他跟女生表白基本都被拒绝了,'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经历',胡晋笑着说。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内心的平静和幸福'——他自认还差很远,但这是他在追求的东西。在他的理解中,内心的不平静更多来自'对自己没有能力的愤怒','没做出什么东西来。'

至今最接近'做出东西'的感觉的一次是在2017年,他的一篇论文被一家国际顶级期刊录用了,'那时候才感觉我总算做出能够推进人类科技进步一点点微小的工作。'

在阿里工作半年多,胡晋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用业余时间写了一个仿真模块,能够生成仿真的车辆运动数据,不需要在实车上测试,在电脑上测就可以了,'给团队提高了效率,同事们每天都在用。'

徐华,中科大97级少年班,阿里巴巴达摩院量子科学家

徐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打球、打牌、搓麻将,身边小朋友们经历过的童年生活他一样也没落下。唯一不同的是,学什么都比别人快一步。

常常是新课本发下来不到一周时间,数学课本上的所有习题都已经做完了。他甚至觉得小学的5年有一些浪费。

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徐华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和小伙伴琢磨各种玩法。小学时特别喜欢打乒乓球,二三年级开始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牌,五六年级开始打麻将,一般小朋友玩过的把戏一样都没有落过。

徐华2015年1月加入阿里,10个月后的'双11'徐华就领到了一个任务,要研发一套通用购物券发放的算法。这 '要让集团满意、商家满意、用户也满意',需要考虑到各个维度:比如前一年用户总计用了多少张,最低多少张可以让用户满意,购物券对消费的直接促进作用,等等。

徐华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发挥了作用,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挑战,'个性化发券这个现在很常见,但在2015还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创新点,很庆幸我们搞定了它,'徐华说。

闵万里,中科大92级少年班,现任阿里云首席科学家

闵万里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阿里科学家之一。出身于安徽大别山区的闵万里,是当地出了名的'少年神童'。1991年底,在一次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培训上,中科大的教授一眼便选中了这个在数学思维方面表现出过人天赋的孩子。仅针对重点中学才给予的报考资格,落在了闵万里的头上。

2004年,博士毕业的闵万里放弃华尔街的邀请,选择了IBM研究所,留美16年后,闵万里毅然回国加入阿里,投身人工智能事业。

还在IBM实习时,当他亲身见证了技术与实际商业场景结合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就已经做好了决定。'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课题才最具生命力。'闵万里认为,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之间需要一种良性双向互动机制。'与华尔街不同,在阿里巴巴做人工智能,你可能改变的是一个行业。'

闵万里带领的人工智能团队,已经为城市交通、工业领域做了不少贡献:城市大脑改善了交通状况,让技术减少道路拥堵成为可能,在关键时刻还为救护车争取了不少时间。工业领域上,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让良品率有了质的提升,工人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看着他们取得的种种成就和突破,不得不感叹这些'天才'们的强大和颠覆性的创新力。

除了闵万里、徐华、胡晋、李响之外,阿里还坐拥大量全球顶级技术精英,包括世界知名量子计算科学家施尧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视觉博士任小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榕,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麻省理工TR35获奖者王刚,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系终身教授漆远等人。

目前整个阿里巴巴拥有2.5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研发投入居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首。

手握这些天才,阿里却显得十分克制。在'达摩院'的成立仪式上,马云说,不允许同事们吹两个牛,一个是不能吹牛说自己技术很强大,二是不能吹牛说自己技术做得很好,好不好要外界来评价。

但19年来,阿里巴巴对技术的投入超乎想象。过去10年,仅在云计算方面,阿里巴巴就对阿里云累计投入超过430亿元,这些投入的成果正在日渐显现:云计算大幅降低了企业IT成本;城市大脑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蒙牛、特步、福特、亿滋等大型企业正通过云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

期待阿里的这群天才们创造更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意,利用互联网技术带给人类更多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