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金腰带饰:一千多年前的金猪饰品金光灿烂

 建安视觉 2019-02-04
 北魏金腰带饰,一千多年前的金猪饰品金光灿烂。
 

 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见帝而立,却不肯进去。太宗立即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束带的缘故,于是令左右取来袍带,匆匆束之。陶谷见皇帝束上了腰带,这才进去。在当时看来,皇帝召见侍臣而不束腰带,同样是失礼的行为,所以不能与他行君臣之礼。

 

 由于腰带具有这种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对它十分重视,不论穿著官服、便服,腰间都要束上一带。天长日久,腰带便成了服装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饰物,尤其在礼见时,更是缺它不可。

 

中国早期的服装多不用纽扣,只在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用以系结,这种小带的名称叫。《说文·系部》:衿,衣系也。段玉裁注:联合衣襟之带也。今人用铜钮,非古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为了不使衣服散开,人们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带,这种大带就叫腰带,它与今天人们所用来系束裤裙的带子名称虽同,但作用并不一样。

 

古今中外,人们少有不束腰带的。凡束腰带的,谁不想其装饰得美观,束扎起来,显得精神抖擞、仪表堂堂呢。古代亚洲骑马民族,他们遗存下大量的独具特色的青铜带饰,或作长方,或呈椭圆,均铸有动物图案。或作猛虎背牛,或为雄鹰袭鹿,或作双鸭交颈,或为勇士相扑,千姿百态,妙趣橫生,显示了古代北方草原的独特艺术与文明。

  目前仅知,带饰艺术是随同骑马的兴起而兴起的。显然,骑手身上的皮带同相扑勇士腰间的布带同样重要,不将腰带束紧,是难以运用气力的,骑手的腰带与相扑勇士的腰带不同之处,是骑手的腰带上还要佩带吃肉的小刀,搏斗的短剑,射猎的箭菔、弓襄,以及取火的工具。显然,腰带在骑手看来具有他人难以理解的重要性,这或许就是带饰艺术在骑马术兴起以后迅速兴起的内在原因。

 

 我国北方出土了一批青铜带饰,那是世界上已知带饰的一些精品。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嵌有宝石的野猪纹金带饰,一大一小,一为带扣,一为带钩,钩扣各饰一头野猪,一公一母,公猪生有獠牙。那野猪的形象凶猛,风格写实,是一幅罕见的一千几百年前的动物浮雕。

  野猪纹金带饰,为铁心包金,带钩长10.8厘米,最宽6.1厘米,重113;带扣长7.6厘米,重47。北方骑马民族的带饰,大多以草原动物为原型,虎、豹、狼、鹿、马、牛、驼、羊,以及鸭、雁、犬、鼠,样样都有,可是,以野猪作纹饰的,在已知的中国带饰中是极为少见的。它又包以黄金,嵌以罕见宝石,就更为珍稀。这件金带饰的艺术风格颇有欧亚草原文化的特色,是值得研究的。 

 

这金带饰,是1982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土的,是北魏时代的遗物,属于带饰的晚期作品,可是,它后来居上,堪称骑马民族带饰艺术史上的压卷之作。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