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看错,我们也是“集五福”。不过不是“扫一扫”的五福,而是今天《书法之美》来讲一讲不同书体的“福”字。如果能了解所有书体的“福”字,涨知识的同时,也能好运连连哦! 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 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很多不太了解书法的朋友,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总是会问,“这是什么字体?楷体吗?草书还是行书?” 中国书法字体众多,大的分类有五种:即篆、隶、楷、行、草。通过一个“福”字,来了解这五种书体,看视频↓ 央视新闻主播长啸与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 讲解“福”字的五种书体 为什么春节要贴“福”字?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福的左半部的上面是个“酉”字,是盛酒的容器,左下半部分是两只“手”(又),表示双手捧着一个酒樽;它的右半部分是个“示”字,代表祖先的神主;整个字的意思是求神主保佑。 金文的“福”字较甲骨文形又有所变化,“示”由右移到左,而“畐”由左移到右, 所以说,“福”是古代祭祀为求神祖保佑,现在由此引申出“幸福”之义。 篆书的小篆“福”字,形体上基本沿袭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结构。 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书写的篆书“福”字 小篆字体,字形长方,笔画均匀,对称美观。小篆是秦官方通用文字。 到了西汉,通行隶书。 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据说最初来自于监狱里的程邈创造,由于监狱里面需要写的文件、档案太多,而篆书书写起来又比较复杂,程邈通过对民间流行的书风,进行规范,整理,创建更加简便的隶书。 来对比一下篆书和隶书的区别:篆书是长方,隶书是扁方。 在用笔上,隶书出现了方笔和折笔,方圆并用,笔法更加完备。在字型不再像篆书那样象形,字型已经和楷书很相近了。 《曹全碑》上的隶书,秀美流畅,经典之作 再来说说大家最熟悉的楷书,最端正的一种字体。 楷书和行书、草书大致同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但法度化、规范化较晚,到了唐朝才趋向成熟,出现了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三大楷书大家,加上后来的元代赵孟頫,合称“欧颜柳赵”四大家。 颜体的“福”和赵体“福” “颜体”是针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细竖粗,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宽厚雄浑。 “赵体”是指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体,其楷书字形趋扁方,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以赵体的“福”字来说,字的每个部分牵丝相连,行笔极其顺畅。 柳体的“福”字(玄秘塔碑) 柳公权的“柳体”,最大特点是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欧体的“福”字(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创作的“欧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险峻,又工整。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看上去字体活泼,行云流水,抑扬顿挫。 经常有人会问,楷书写得快一点就是行书吗? 不能这么理解,因为每种书体都有基本的法则。比如,行书的起笔多为顺锋而入,收笔多是顺势带出,并不像楷书那样讲究逆入回出。相比楷书,行书的起笔多为露锋,笔势更为流畅,点画更加生动,讲究笔断意连。 草书,非“潦草”,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分章草、今草(小草)、狂草(大草)。 章草是隶书的草书,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字形方扁端正,字字独立,偶用连笔牵引,简化了隶书结构,但笔画清晰,断多连少。 今草是从楷书来的,以楷书为基础,折笔比较多。字与字之间连带比较少。 狂草体势左绕右转,线条连续不断,富于夸张,每个字相互连接。 5种书体哪款才是你的菜? 篆书之美——是象形意境、岁月洗练的古朴之美 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楷书之美——是正大光明、仪态万方的包容之美。 草书之美——是灵动流畅、千姿百态的变化之美。 行书之美——是流畅温和、行云流水的潇洒之美。 最重要的,拿起毛笔,写起来,才能感受书法之美。 央视新闻主播长啸与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 带您感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字体特点 央视新闻主播长啸与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 带您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