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48)——随手可见的错误的养育模式

 昵称32937624 2019-02-04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48)——随手可见的错误的养育模式

昨天去按摩,旁边一个女的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了按摩店。这个女人和其他两闺蜜一起来按摩,另外两个闺蜜见了小女孩,又是亲又是逗。小孩很可爱也很活泼,不管是按摩店的人还是妈妈的两个闺蜜,都在异口同声的夸她漂亮。然后,她们问:你觉得你们家谁最好看啊?小女孩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她们又接着问:那谁第二好看啊?小女孩想了想说:妈妈和奶奶。小女孩的妈妈和两个闺蜜在一旁反复威逼利诱,追问谁更胜一筹,小女孩始终不肯回答,坚持说妈妈和奶奶一样漂亮。妈妈在一旁翻了个白眼,说:哼,白眼狼,前几天你还说妈妈比奶奶好看,今天就反悔了。年轻的妈妈跟两个闺蜜聊天,说,昨天她爸爸说了一个'他大爷的',结果她就学会了,晚上她也说了一句'他大爷的',我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听她说话的语气,我分明嗅到一股得意的味道,她后面又重复强调了一遍'扇了她一巴掌',并且特别强调'打的是脸'。妈妈的闺蜜对小女孩说:这个话不是好话,爸爸不能说,你也不能说,对吧?

我在旁边忍了又忍,最后还是憋住了,没有多嘴管别人家的'闲事'。但是心里涌起一阵悲哀。

父母经常使用错误的教养方式,自己却浑然不知,然后用错误的教养方式再培养出心理有问题,至少不是人格完善、积极阳光的孩子。这样的情况,是多少现代家庭的剪影。

就从这三五分钟的观察里,我们一起看看小女孩妈妈错误的教养方式吧。

1.夸赞孩子时,最不应该夸的是孩子的外表和智力。

在中国,好像情况恰恰相反。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去了美国,夸邻居的小孩'长得太漂亮'了。结果美国妈妈不但不领情,反而还让中国老太道歉,说她的夸奖不合适,让小孩不能感受到尊重,因为她夸的内容不是靠小孩自己努力取得的,而是由父母的基因那继承的。中国老太一脸蒙圈,各种委屈。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想讲述中美文化的差异。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美国妈妈的教育理念倒很先进。

聪明、可爱、漂亮…..这类词汇是中国人夸赞别家小孩最常使用的词汇,对自己的小孩虽然含蓄一些,但暗藏于眼角眉梢的得意,也是藏不住的。但是仔细想想,这几个词,哪一个是属于小孩自己努力获得的?智商源于父母,漂亮源于基因。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不需要孩子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不断的夸赞这些特质,无异于向孩子传递一个暗示:你天生拥有值得骄傲的资本,所以你不必努力。

尤其是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过分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外表或天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这会让孩子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过分关注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从而丧失努力的动力。

像刚才提到的那个小女孩,每个人都关注她的漂亮,在这种无形的引导下,想必在她的心里,潜移默化,会烙下一个'以貌取人'的印章。我走的时候看了看她,发现她确实很漂亮,穿着也很讲究。也许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个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出现因为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表而忽略了内心修炼的问题。

真正的美,在于美而不自知。就像女演员俞飞鸿,虽然有一张美丽的皮囊,但却从不恃靓行凶,她的思想比她的外表更吸引人。她为什么会成为演艺圈的一股清流?其实正是来自她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到大,没有人关注她的容貌,相反,父母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培养她读书、思考这些方面。所以她拥有冷静的头脑和睿智的心灵,即使在大染缸一样的娱乐圈,也能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她长大后进了电影学院,同学老师都觉得她容貌出众,惊为天人,而她自己却无感。美,而不自知,恰恰是对美丽女孩的最好保护。

不能夸孩子外表,天赋,那应该夸什么呢?夸孩子的探索精神、夸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目标作出的努力、夸孩子排除外界干扰终达目标的意志力……….当家长把关注点放在这些方面时,对孩子依然是一个正向强化,TA的目光也会放在这些方面。当一个人,有了探索的勇气、排除干扰的意志力和愿意为目标脚踏实地的努力这些品质后,还有什么做不到呢?一个优秀的人才的'骨架'也就搭建成功了。

孩子都是父母的眼睛塑造的。你的关注在哪,孩子就在哪。

2.不要给孩子制造'阴谋型'家庭氛围。

在家庭里,问孩子更喜欢谁?谁更好?这类问题是中国家庭中常见的问题。家庭成员有意无意的在孩子面前争宠,令孩子无所适从。

就像这个小女孩,大人们觉得很有趣,逼问孩子妈妈和奶奶谁排名靠前?但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孩子要照顾大人的权威、照顾大人的情绪、考虑自己回答后大人的反应…..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感受到的是各种'阴谋'。她必须在小小年纪就学会左右逢源,看所有人的脸色,甚至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

大人不经意的举动,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却是有破坏作用的。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人格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中培育出来的。一旦人格形成,再想矫正,就很困难了。

孩子说'妈妈和奶奶一样'的时候,大人们依然执着的逼问孩子到底如何排序,妈妈还骂孩子是'白眼狼'。一个3岁的孩子,即使不懂什么叫白眼狼,也会从妈妈嫌弃的语气中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词。孩子天生是最忠诚于父母的,来自妈妈的否定,无异于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孩子的心像水晶一样透明,也像水晶一样脆弱。成人们却用愚蠢的方式伤害着他们的心灵。

这类问题,就和问一个男人'老婆和老妈同时掉下水去先救谁'一样愚蠢无知。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有一个女人问你: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那么你可以毫不犹豫的和她分手。这个问题里,就足以暴露她的愚蠢和贪婪。但是作为孩子,却在父母成人问出同样愚蠢的问题时只能手足无措、被动接受。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48)——随手可见的错误的养育模式

3.教育孩子时如果简单粗暴,孩子将来一定会学习到你的暴躁。

像这位妈妈那样,'抬手就是一巴掌',并为此洋洋自得的愚蠢性,就不必再赘述了。只能说她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原封不动的学会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生活里,在悲催的漩涡里处处碰壁。

我们必须知道,一个行为模式或反应模式,它能体现在这,就一定能体现在那。她的妈妈今天能在孩子说了不文明语言时一言不合就扇巴掌,明天也一定会在别的场合暴露她的简单粗暴。不是每个人都是孩子,都手无缚鸡之力,只有挨打挨骂的份,她的这个行为模式,一定会在比她更'冷冲横硬'的人那里栽跟头。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人格不完善,所有这些不完善的部分,都会在生活中买单。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可悲的是,孩子习得了父母的这种错误方式,为此也要渡过悲催的一生。孩子,何错之有?要背这种黑锅。

4.当孩子做错时,除了告诉孩子'你错了',更要教会孩子'怎么做'。

这个小孩的妈妈认为孩子说了脏话,于是惩罚了她。首先,孩子的脏话是习得的,作为一个三岁的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你大爷的'是什么意思,她只是在模仿爸爸。这位妈妈显然没什么本事修理爸爸,只能修理3岁稚龄的女儿。

其次,孩子犯了错可以接受惩罚,但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接受了惩罚。在这件事中,妈妈对孩子的惩罚毫无道理,粗暴野蛮。但是在生活中,有时候孩子确实犯了错,这时候不是不可以接受惩罚,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哪错了。这样,ta才不会一脸蒙圈、莫名其妙,有愤怒和委屈的感觉。

这里面还需要提几点,一,规则最好是提前设立的,而且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商量设立的。这样当孩子违反规则而被惩罚时,TA才会心服口服。二,在底线之外,尽可能的允许孩子。有的人一丁点小事也要大惊小怪、上纲上线的惩罚孩子,其实这种惩罚反倒是一种负性强化关注,换句话说,这种负性的强化关注会让孩子更容易在这个点上出问题。在不涉及人品、原则、大是大非的底线问题之前,家长最好秉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这个宽容不是说小的错误就不去处理了,而是从态度上首先宽容,然后再去帮孩子看清问题出在哪里,从而从更本身解决问题。三,惩罚只是面对错误最后的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尤其是体罚,更是'最后的最后'的手段。

第三,除了耐心的帮孩子拆解错误到底出在哪,更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避免错误的方法。例如这个小女孩说脏话,她妈妈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处理,孩子可能因为害怕不敢再说了。但是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更不是根本办法。

如果妈妈耐心的告诉孩子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孩子这句话最好不要说,如果一定要说,在什么语境下才合适,并问问孩子说出这句话时想表达什么?比如说不满,愤怒,那在这种时候,可以用什么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你这样做我很不高兴。而不是说'你大爷的。'

如此这般之后,孩子就彻底清楚了这个问题出在哪,知道自己错在哪,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一个问题才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简单的制止,是家长偷的懒。但是治标不治本,日后还会死灰复燃。当父母长期使用暴力、控制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面临孩子高强度的逆反甚至厌学的状况,并让他们头疼不已。

有句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48)——随手可见的错误的养育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