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交易日终于结束了 今个账面又红了起来,昨天想哭的心情,居然好了那么一丢丢。 一. 这些天,看见的暴雷个股,其实大部分都是“身体被掏空,肾透支了的”前兆。 今天,就敞开来聊聊上市公司是如何被大股东“掏空”的。 在现阶段,“掏空”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大股东虚假出资 在设立或者增资配股中,大股东名义上向上市公司投入所认缴的资本或现金,但是实际上,实物资产或现金产权没有交割到上市公司户头上。且保留在原来大股东企业里,虚假出资后,没有对上市公司投入资产或者现金,但因有串通有关部门出具假出资证明,则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股权。 2. 关联交易掏空法 -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利用关联购销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比如像上市公司高价提供原材料,转让资产,低价向上市公司收购产品再以市面价格对外销售ST辉丰就是这样) -用上市公司名义借款,或者进行信用担保。 3.重组掏空法 并购重组本是优化上市公司资源配置,产业升级的良好渠道。但这些糟老头们(大股东),反其道而行之,虚假重组甚至恶意重组。 4.操纵上市公司业绩,获得再融资资格。 大股东为了达到ZJH的配股或者增发要求,存在普遍的盈余管理。 三. 那么糟老头们(大股东)如何做,才不会被人看出真面目? 拿其中一条,举个栗子 大股东呢,会找一家'兄弟'银行,把自己上市公司账上100亿现金存进这家银行里,不买理财,就存活期,2年。 '兄弟'银行这边,做为条件交换,给大股东(自己)准备好100亿贷款,期限也是2年。 表面上,上市公司把钱存进了银行,但是事实上大股东用公司钱做抵押,把相同额度的钱套出来,自己拿去嗨。 这样操作并不合规,但有利于双方合作共赢,并且有抽屉协议保护,都不会拒绝的。 一顿操作猛如虎,100亿只签了一个抽屉协议就轻松搞到手了。 起初可能只是想拿这笔套出来的钱在其他渠道赚一波红利,过几天我在还回去。 不过这样的'财技'玩砸了就会东窗事发。大股东为此,也编好了理由。 要是碰到审计师来查账,就让他们去银行里看,'诺,我没骗你吧,钱在银行里呢' 但是要是运气不好,上市公司缺钱了怎么办? 那就去定增,去融资,再不成发债好了。 可是,还有更加倒霉催的,就是债券到期了钱还不上,融资也筹不到钱了,咋办? 脸皮厚的会说'不就是违约么。多大点事?' 康得新是典型,不过康得新是命不好,真的玩砸了。 看见了吧,套路如出一辙。散户们哑口无言... 人性是贪婪的,看着自己手里有100多亿现金流的公司,每天勤勤恳恳跷二郎腿嗑瓜子,不如自己拿这100多亿,买个牛股,赚了是自己的,本金到时候悄咪咪还回去就好了。 牛市里都是股神,买啥翻倍啥,可是,2018年闹这出,送命的就来了。亏的保证连毛都找不到。 用这招数的上市公司,大部分会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以上的4个条件,先不管财务造不造假,反正风险不容小觑,遍地都是便宜货,没必要非选这种。 不过,你仔细想想,窟窿这么大,不造假,其实也平不了的。 四. 如何阻止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呢? 说句比较失望的话,目前短时间内很难解决,股票的定价权不是市场说了算的。 就拿新股上市而言,在我国,新股上市一般采取的是PE定价法,发行价就是PE×每股收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我们新股几乎以23倍PE发行。 大股东只要是持有原始股,股价怎么跌,亏本的都不会是他们。 再加上,上市了吹一吹,又是几十倍盈利,这赚钱速度谁不眼红,限售期一到,清仓减持,简直走上人生巅峰。 在拿上市公司自有现金流抵押,再来赚一波红利,谁不眼红这样的赚钱方式? 所以,我个人觉得只有改变了这种上市制度,才可能根治这样的现象。让这些上市的企业觉得,只有踏踏实实,安心经营才能赚钱。 市场制度的问题,所以短时间里是做不到的。 嘿,楼上的大老爷们还是出来管管吧。 好了,摸摸狗头万事不愁,摸摸狗尾顺风顺水,马上我们可以来摸猪头了 提前拜个早年-- 节假日貝爷也会更新的,到时候不见不散! 精选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