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哺故乡 最美“莲花”回藏支教

 wzchen666 2019-02-05



全文共2895字,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屋里一片静寂,一个男人苍老又带着嘲讽的声音响起:“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就像她,从小到内陆上学,现在还不是又回村了吗?有什么用?”


缩在屋角的女童嘴巴一瘪,泪珠滚落了下来。


这是2017年寒假,“雪域女团”团长、西安交大学生白玛央金在一户村民家动员适龄女童上学时遇到的情景。


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1994年,央金出生在地处西藏自治区冈底斯山南麓的山南市桑日县绒乡扎巴村。村里有200多户人家,靠种植青稞、土豆,间或外出打工谋生。


扎巴村经济落后,有些家庭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读书无用论”在这个村落很流行。不少家庭更倾向于让孩子早早打工赚钱,认为读书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女娃最终还不是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放弃学业的孩子有85%以上。即便上了高中,也还有75%左右的孩子中途退学。


从小到大,白玛央金都是大家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身边的朋友都早早辍学,所以白玛央金小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学不好,也会和他们一样不能上学,加上她喜欢得到知识的感觉,因此总是尽力保持优异的成绩。更幸运的是,她的父母非常支持她和妹妹学习,总是说“你读的书多,眼界比我们开阔,想干什么就去做吧”,坚持让她们姐妹完成学业。央金至今还记得母亲说过的一句话:“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两个孩子供下去。”


2007年,在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央金考上了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初中班。


在北京转机短暂停留的一段时间,老师带着央金领略了首都的风土人情。北京高楼林立,干净宽敞,给从未出过远门的央金带来震撼,第一次深刻认识到家乡与外面世界的巨大差异。


在学校,央金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学习时专心致志,不论环境多吵闹,都可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刚到辽阳一中时,央金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汉语,只能和同学们用手势沟通。这让她很沮丧,西藏和内陆,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她更加坚定了建设家乡的决心。


听不懂汉语,央金跟不上老师的课堂进度,性格内向的她鼓励自己与说汉语的同学多交流。早起晚睡地练习;课堂上有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同学,决不拖延;下课缠着老师问,直到弄懂为止……半年后,央金就可以熟练地使用汉语了。


经过三年的学习,15岁的央金觉得自己有能力反哺家乡了。于是,每年寒暑假,央金都会回到家乡,给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解答问题,给他们讲外面缤纷多彩的世界。


平时,村里的孩子似乎都很怕央金,可当她要回校时,又都跑来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后可以继续教我们吗?”央金的答案总是肯定的。


央金的高中是在天津上的。高考前夕,央金和一位返乡的学长交流,学长告诉她:“我们走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比起内陆,西藏更需要咱们。”一番话深深鼓舞了央金,她将这句话放在心里,告诫自己:“西藏美好的明天需要自己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起去创造。”


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


高考结束,央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始终支持她读书的父母忍痛卖掉家里的黄牛才凑足了学费。


让央金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那些孩子,他们渴望读书的眼神已深深扎进了她的心里。想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和驻村干部商量后,央金借助西安交大社会实践项目,和7名来自各个专业的藏族同学组成了第一批“雪域女团”支教队,在2016年暑假迈向了高原。


然而,没有工资,也不收费,满腔热情志愿支教“雪域女团”却遭遇种种不待见。委屈的央金给驻村干部罗旦发去了长达300多字的长微信:“我很委屈,希望能跟您聊一聊……”罗旦跟央金讲他的工作经验,建议央金自己跟村民们面对面。


罗旦把村民们召集在一起。央金有些紧张,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我今天要讲的是关于教育观念的,你们大部分人都是我的长辈,但我仍然要把或许你们听起来有些幼稚的想法说出来。”尽管没有话筒,白玛央金真诚坦率的开场白令台下上百名村民安静下来。


央金和队员们在质疑中坚持,她们知道,要改变村民固有的观念非一朝一夕。作为队长,央金鼓励队员要更加坚定、努力,携手在“改变西藏山村村民教育观念”的征程上勇往直前。她在微信里和罗旦说:“并没有想过半途而废,也没有畏惧……”


“雪域女团”支教队开设了汉语、藏语、历史、英语、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每天上课8个小时,把知识的种子一点点播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虽然支教时住的房间很简陋,甚至可以说是一片废墟,但这是队员们熟悉的生活,她们认真授课,想方设法和孩子们沟通。


第二批进藏女团队员次仁卓嘎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时,有点小紧张。那天,一个爷爷想让卓嘎帮他的孙子学习基础知识。但那是男孩第一次来上课,不太适应,一直抱着爷爷哭,求爷爷陪着他上课。卓嘎轻声软语地安抚他,直到他适应才开始上课。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打动着女团队员们的心。经常会看到,即便是两个人挤在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上,或三四个人挤在两把椅子三张桌子上,他们也会准时到教室。上课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藏不住的笑意随时流露出来,像在最神圣的教堂唱诗。


除了帮孩子们复习学校里的功课,“雪域女团”还自创了“畅聊天地讨论课”,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开放性、发散性的话题。有一次,央金和孩子们谈兴趣、谈理想,有的人说长大后想当医生,有的人说想当警察,也有的人说她们想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念书。央金告诉孩子们,还有许多更加精彩的职业,比如科学家、宇航员、艺术家等等,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实现理想。


西藏更需要我


大部分孩子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条件艰苦。女团队员下课后便会去他们的家里帮着干点家务活,和他们家人聊聊天,以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


“雪域女团”的姑娘们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孩子们讲孝道,这也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看到孩子回家主动给父母洗脚,原先一些认为“支教没有必要”的家长特别感动,专门给支教队送去酥油茶和饼子感谢她们。


2017年暑假,央金和队员们利用医学生的专业优势,向乡亲们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拉近距离。通过入户宣讲,她告诉村民:“即使是打工,也肯定要文凭高的,不要低的。”


苦口婆心的劝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陈旧观念,大部分人接受了支教队的教育理念,愿意配合支教队的工作。


支教两年,白玛央金用自己的真情和努力深深地感染着家乡的人们。一个孩子用工整的藏文在作文里写着:老师们牺牲了自己暑假玩的时间给我们上课,她们的课很有意思。希望她们明年还能来。我也要成为像她们一样的老师。


实习期间,白玛央金带着厚厚的考研资料,一有空就翻看。在家乡,风湿免疫类疾病、高原心脏病等比较多,她准备继续深造,报考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将来回西藏工作。


好不容易“飞”出去了,为什么还要回来?白玛央金说:“很多内陆的专家、干部都来支援西藏建设。比起内陆,西藏更需要我。我清楚家乡人的习惯和语言,可以利用在内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她们。”


说到这里,白玛央金停顿了一下,有点顽皮地说:“我是不是在做和‘西迁’老教授们一样的事情呀?感觉好骄傲!”


来源:《博爱》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